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每个国家都可以从

承影简史 2025-10-23 15:59:27

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每个国家都可以从开采到提炼全过程做出来,为什么这些国家都没有去做呢?因为没有规模。 先说说美国,人家手里真不缺稀土,储量排世界第三,加州那芒廷帕斯矿2022年就复产了,2025年产能都能到4.5万吨,能满足美国七成的轻稀土需求,这说明他们从开采到提炼的本事是有的,实验室里搞出合格产品压根不是问题。 但你知道尴尬在哪儿吗?这矿挖出来的稀土精矿,80%还得运到中国来加工,自己本土就是做不了规模化提炼。不是技术不行,是一搞大规模生产,成本就崩了。 咱们中国提炼一公斤稀土分离成本才1.2美元,美国得花4.8美元,光环保这块的开销就比咱们高3倍。 他们工人时薪54美元,是咱们的5倍多,建个能处理废料的环保设施得砸几十亿,私人企业根本不敢投,毕竟小规模生产连设备钱都赚不回来,更别说覆盖这些成本了。 再讲技术,美国不是炼不出高纯度的,实验室里也能搞出99%以上的产品,但要规模化生产,纯度就掉链子。 咱们中国能把纯度做到99.9999%以上,镝、铽这些关键元素的分离误差不到0.0001%,这都是靠几十年规模化生产磨出来的工艺。 美国断了几十年的产业链,技术团队早散了,现在想捡起来,一放大生产规模,反应效率直接掉一半,杂质含量是中国的10倍,连F-35战机的雷达磁体都用不了,这不是咬咬牙能解决的,得靠海量生产练手艺、调参数,没有规模支撑,技术根本没法成熟。 更要命的是成本和环保的恶性循环,这俩都得靠规模来摊薄,咱们中国搞稀土提炼早形成了全链条,从采矿到分离再到造磁体,一环扣一环,北方稀土一年光环保投入就超6亿,还能从矿里顺便提取镓、锗这些伴生元素,既降了污染又多赚了钱,这些都是靠千万吨级的产量摊出来的优势。 美国呢?得州有家分离厂,环保审批就等了42个月,建完产能利用率还不到30%,生产出来的东西又贵又差,根本没人买,最后只能倒闭。 没有规模,环保成本降不下来,产品没有价格优势,自然没人愿意扩大生产,这不就卡在死循环里了。 再看其他国家,欧洲、日本也一样,不是没技术,是真搞不起规模。英国矿商想建精炼厂,政府给的那点补贴连塞牙缝都不够,搬到美国碰运气照样亏。 他们要么本土矿藏少,要么矿石品位低,建个小规模工厂,光设备和环保投入就收不回成本。 欧盟那边更头疼,提炼一吨稀土的碳排放是中国的3倍,碳关税一收,成本直接翻倍,没有大规模生产摊薄碳排放成本,根本没法跟中国竞争。 日本倒是有提炼技术,但自己没矿,得从别的国家买矿,小规模加工的话,运输成本和加工成本加起来,比直接买中国的成品还贵,自然没必要搞自己的生产线。 还有专利和产业链的问题,看着是技术卡脖子,其实根源还是规模,全球82%的稀土永磁材料专利在咱们手里,美国想造新能源车电机的磁体,核心工艺得求着中国企业。 但如果他们能搞起大规模生产,未必不能慢慢突破专利壁垒,可问题是没规模就没利润,没利润就没钱投入研发破局。 咱们中国是靠全链条的规模化生产,一年投几十亿搞研发,才攒下这么多专利优势。美国现在产业链断了,采矿的没配套的分离厂,分离的没下游的磁体厂,小规模生产各个环节都得单独投钱,成本高得吓人,根本形成不了闭环,这都是没规模导致的连锁反应。 美国政府也着急,又是给补贴又是搞法案,想把供应链拉回本土,还联合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搞合作,可还是没用。 澳大利亚有矿,但品位低,产能也有限,撑不起大规模提炼的需求;巴基斯坦卖浓缩物给美国,可美国自己加工不了,最后还是得找中国。 因为只有中国有足够大的规模,能把成本压下来,能稳定供应高纯度的产品,其他国家就算建个小厂,生产出来的东西要么贵得没人要,要么纯度不稳定没法用,自然没人愿意干这种赔本买卖。 说白了,不是各国没本事提炼稀土,是没规模的话,这生意根本做不下去。小规模生产就是“赔本赚吆喝”,设备、环保、人工哪哪都是钱,产品还没竞争力;可没基础又没法一下子搞起大规模,这就是个死结。 中国是花了几十年时间,一点点把规模做起来,才把成本、技术、产业链都理顺了,这可不是其他国家短期内能追上的,所以他们不是不想做,是真的做不起规模啊!

0 阅读:87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