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6年,赵匡胤一夜之间猝死,当时只有他和弟弟赵光义在寝宫中对饮,好端端的一

丽旭夜谈娱乐啊 2025-10-23 14:01:44

公元976年,赵匡胤一夜之间猝死,当时只有他和弟弟赵光义在寝宫中对饮,好端端的一个大男人突然就离世了?这实属有点蹊跷。 赵匡胤十八岁投郭威,跟着打仗,很快就混出头。高平一战,他带队冲锋,帮柴荣打退北汉和契丹联军,从那起步步高升。柴荣死后,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宋朝。坐稳江山后,他没闲着,先灭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基本统一南方。北汉留到弟弟那才搞定。他最牛的地方是杯酒释兵权,硬是把那些手握重兵的旧部拉下马,换成文官管事,避免了五代那种军阀乱斗。财政上搞转运使,专卖茶盐酒,国库鼓起来;司法上死刑得报批,地方藩镇的审判权也收了。 开宝九年,赵匡胤在万岁殿跟赵光义喝酒。俩人从小一起长大,赵光义是老三,平时帮哥哥管事儿,升到开封尹,权势不小。喝到半夜,赵匡胤突然鼻息粗重,像打雷似的,很快就咽气了。第二天,赵光义在灵前即位,宣称有杜太后遗命,叫金匮之盟。 据说建隆二年,杜太后临死前拉着赵匡胤的手,说儿子们得兄终弟及,先传赵光义,再传老四赵廷美,等赵匡胤的儿子成年再还给他家。赵普当时记下来,藏在金匮里。这听起来合情合理,但问题来了,杜太后死都二十年了,为啥现在才翻出来?赵匡胤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赵德昭都二十多岁了,二儿子赵德芳也成年,为啥不传他们?正史《宋史》就一笔带过,说赵匡胤崩,无病无灾。 可民间野史里头说法乱七八糟。 最出名的就是烛影斧声,出自《续湘山野录》。说那天宫里烛光晃荡,赵光义起来避席,斧头声叮叮当当响,过了一会儿皇帝就没了。有人猜这是赵光义下手,斧头砍的;也有人说赵匡胤发现赵光义调戏妃子花蕊夫人,气得抄起玉斧追砍,结果反被弄死。《烬余录》里这么写。《涑水纪闻》则说宋皇后本想叫赵德芳来,王继恩这宦官却把赵光义领进来了,皇后哭着说母子性命托付给他。 这听着像宫廷阴谋啊,赵光义早就在朝里拉帮结派,贿赂刘温叟、田重进这些人,步步为营。赵匡胤活着时就防着他,听说还想废太子立赵廷美,可惜没来得及。医学上也有人分析,赵家三兄弟都短命,赵匡胤鼻息如雷,可能是脑溢血突发,家族遗传病。赵光义五十岁也突然死,赵廷美四十八岁流放中挂了 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是黑赵光义篡位,一个是洗白他合法继位。赵普这人,本来跟赵光义不对付,柴荣时代就斗过,可赵匡胤死后他第一个跳出来背书,帮着编诏书。这不正常啊。历史上皇位更迭哪有不带血的?五代十国换了多少皇帝,全是刀子枪杆子顶出来的。赵匡胤自己就是兵变上台的,弟弟学他一手,也没啥新鲜。 问题是赵光义上台后,干的事儿让后人直摇头。他灭北汉是好事儿,刘继元投降,统一大局。可打辽国,两次都栽跟头,高梁河一仗中箭逃命,杨业被俘饿死;雍熙北伐,东路军岐沟关崩盘,西路勉强赢。军事上他不行,文官掌兵,搞阵图制度,建军事学院,听着先进,其实边疆丢了幽云十六州,宋辽对峙几百年。 赵匡胤的儿子们更惨,赵德昭本是继承人,雍熙四年北伐立功,淳化二年赵光义疑心病重,赐毒酒,他直接自刎,三十一岁。赵德芳敦厚老实,太平兴国四年二十六岁病死,传闻也中毒。赵廷美贬到房州,四十八岁死那儿。赵光义在位二十二年,至道三年五十岁也突然崩,儿子赵恒上台,真宗时代皇位才回太祖一脉。 搁宋朝后期,南宋孝宗才正式认赵匡胤血统。赵光义不是啥好鸟,早年就盯着皇位,培植党羽,弑兄传闻虽没铁证,但疑点太多。历史书上他被美化成太宗,可民间骂声一片。 话说回来,赵匡胤的死不光是个人悲剧,还影响宋朝百年。杯酒释兵权防了外患,却没防住自家兄弟。宋朝从此文弱,军事拉胯,丢了燕云,靖康之耻埋下种子。

0 阅读:34
丽旭夜谈娱乐啊

丽旭夜谈娱乐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