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法国希望欧盟考虑所有对华报复选项,德国同样支持对华贸易强硬,并愿意讨论使用“反胁迫”机制,作为对中方最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回应。 这样的操作,其实暴露了欧洲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起应对眼前的挑战,欧洲反而更像是在习惯性地耍脾气,却没想过自己也可能被同样的手段“回敬”回去。 实际上,过去这么多年,欧洲不少大企业在科技和创新上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德国作为欧洲工业大佬,早年依靠俄罗斯的能源和中国的庞大市场混得风生水起,可这一切在默克尔下台后发生了改变,新领导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多。 德国的衰落,眼下根本不是谁一句话能改写的,他们自身长时间依赖固定模式,现在市场风云突变,根基早就松了。 再看看法国,这两年也是到处跳得厉害,一直在欧盟里起头搞事,反对中国最积极,不少人觉得,既然法国老想较劲,那以后中国更有理由去重新评估进口他们的葡萄酒和奢侈品,甚至连空客的采购计划也能拉出来冷处理一下。 中国手上并不是没有牌,只是要不要打,要什么时候打。 说到底,欧洲这么多年享受着美国的庇荫,跟着美国一块分红利早就变成日常,不光是实际利益的绑定,和美国的“感情”也绑得紧。 这种安全感一旦成了习惯,欧洲自然不敢真正得罪美国,也不敢彻底和美国切割关系,要说他们肯为美国两肋插刀,其实未必,更多是自己能跟着喝口汤,他们绝对愿意。 这种态度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中国的判断,很多西方人还抱有幻想,以为欧洲实力强大后会挺身而出,其实如今看来,欧洲一旦有了技术突破,首先会拿去让美国更强,和中国的合作反而被排在后面,甚至当作和美国谈条件的筹码。 所以让欧洲当中国在全球博弈中的“铁哥们”,现实层面上不太可能。 从战略上讲,中国真正和欧洲打交道的时候,关键其实不是非要拉拢他们,也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要让他们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底线和规矩,只有当规矩立住了,欧洲才可能不那么容易见风转舵。 比如这次法国和德国闹出来的事,如果不能让他们付出点代价,下次可能还会故技重施,不同国家、不同问题对待起来要有区别,不能简单成“一刀切”。 现在全球竞争格局明摆着,中国的崛起早就是现实,美国想独占好处越来越难,欧洲如果一直赖在过去的舒适圈里不思进取,固守着曾经的优越感和傲慢,最后面临的可能就是持续的迷茫和错失未来的大趋势。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谁要是一直抱着旧思路不撒手,被动挨打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信源:“德法支持欧盟对华贸易强硬,德国提议:考虑动用‘核选项’”——观察者网
欧盟果然扛不住了,一个电话打到北京,让中国给欧洲27国一个面子。中美大博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