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民进党高调放话:如果郑丽文去北京,不能代表台湾与大陆签协议!10月20日,郑丽文当着全台媒体的面毫不退缩地说,她一定会去大陆交流,不仅如此,她还强调“什么工作都不排斥,什么人都愿意见”。 要明白这场风波的背景,就得看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变化。南投日月潭曾经是外地游客尤其是大陆游客蜂拥而至的地方,旺季时旅馆得提前好几个月才能订到。 然而随着两岸关系恶化,大陆游客骤减,超过一半的民宿老板撑不下去只好关门,甚至换行谋生,有人去跑计程车,有人摆摊卖小吃。这不仅是他们生活的无奈,更是两岸疏远带来的直接冲击。 这种窘境并不只是旅游业的故事,更是整个台湾社会的缩影。民进党上台后,先是收紧台湾民众赴大陆的团队旅游,又对学术交流、民间信仰活动设置重重障碍,连传统的妈祖进香都被审查怀疑有政治目的。 岛内一些学者因为在公开场合提到“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一句话,就被贴上“卖台”的标签,还遭人恐吓,这种氛围,让本该正常的交流变成了敏感事。 经济也因此受到重创,赖清德延续跟随美国的路线,推动所谓“去中化”产业链,结果台湾在大陆的半导体出口额猛跌,农产品失去了最大的市场,滞销烂在田里,农民心里苦却没地方说。 而在民意调查里,超过六成的台湾人担心台海局势失控,大家都希望能用对话而不是对抗来解决分歧,这种求稳定的愿望已经是越来越多人的共同心声。 也正因如此,郑丽文那句“民进党拿反中当政治资本,受苦的却是老百姓”戳中了不少人的心。她的态度让很多因政策受影响的岛内民众看到了另一条可能的路,这也让民进党警觉起来。 他们急忙表态郑丽文不能代表台湾签协议,其实背后担心的不只是她这个人,而是害怕借此让“九二共识”重新回到讨论中心。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一旦两岸交流重开,让民众亲身享受到和平的好处,他们的“抗中保台”话术就很难再吸引人。 郑丽文在行动上也有盘算,她打算等到2026地方选举之后再去大陆交流。那时候若国民党在地方赢得几座关键城市,她的身份和民意代表性都会更有份量,和大陆谈事的底气也会更足。 这和当年马英九依靠“九二共识”打开两岸合作之门的路径如出一辙——如果成功,两岸可能重新走上经济互利、和平发展的道路。 其实这场争论已经超越了郑丽文本人,它本质上是在讨论台湾未来的方向。民进党把隔离当作安全保障,但忽视了岛上人民的实际需求。 到底是继续封闭,还是尝试沟通,这将由人民来决定,而不是几个办公室里的政治算计来定夺。 当郑丽文喊出“台湾人就是中国人”时,不管立场如何,这句话勾起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情绪,那是对血缘、文化、历史的共鸣,也是对被政治争吵遮蔽的本能认同,在政治舞台上,这种声音显得格外沉重而真切。
台湾要变天了?新党主席上台,第一把火竟烧向“去中国化”!郑丽文刚当上国民
【43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