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越南网友发的帖子,有句话让我无言以对。他说,越南当初是从中国独立出来的,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比中国发展得更好,那独立是图个啥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越南和中国的关系太复杂了。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南征,越南北部被纳入版图,从那之后的上千年,越南都是在中国文化圈里打转。 后来到了公元968年,丁部领宣布独立,越南才算“有了自家天下”。可这独立也不稳,1885年又被法国抢了地盘。 直到1975年西贡解放,越南才在地理上真正统一。可要说真正意义的“独立”,其实是1986年以后。 那一年,中国搞改革开放,越南看准形势,立刻推出“革新开放”,农村土地承包、国企改革这些招数几乎都照搬中国的经验,这才算是真正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起点。 不得不说,越南的模仿能力真的强。中国开放后,经济搞得风生水起,越南也紧跟着学。2006年,越南加入WTO,正式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那几年,正好赶上中国产业升级,大量低端制造业往外转,越南就成了接盘侠。 三星、耐克、富士康、英特尔这些大公司接二连三地来了。越南的制造业比例飙升到GDP的28%左右,出口额一路冲到4000亿美元,成了全球产业链转移的最大赢家之一。 到2025年,越南的GDP增速达到了8.23%,制造业出口增长24%,外界都说它是“下一个世界工厂”。 确实,越南这几年过得挺风光,赚得也不少。中美贸易打得火热,它还趁机当“中间商”,光顺差就赚了上百亿美元。 但别看数据好看,背后问题可不少。越南的制造业国产化率还不到42%,六成以上的原材料、八成的芯片都得进口。外资企业占了出口的70%,本土品牌几乎没有存在感。 你看三星、耐克都在越南,但工厂是他们的,利润也是他们拿走的。越南赚的是辛苦钱,吃的是代工饭。 还有电力问题。2025年夏天因为缺电,20个省被迫限电,工厂停产一片。越南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跟不上节奏,铁路老旧,地铁修十年修不完,城市拥堵严重。 说白了,就是外表光鲜,底子还薄。外资一旦撤走,越南的经济立刻就会掉链子。 越南现在的经济,说白了就是“绑在外资车上跑”。外资企业占GDP的六成多,美联储一加息,越南币立刻贬值。2022年外汇储备缩水30%,外债占GDP的70%。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越南的经济命脉不在自己手里,资金、市场、技术全靠别人。只要全球风向一变,它就得跟着晃。 相比之下,中国搞的是“双循环”战略——国内市场支撑外贸,自己造得出、卖得掉、还能创新。越南就不行,它的“循环”全靠别人拉。 经济增长快,但老百姓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轻松。 越南的老龄化来得特别快。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14.9%时,越南的速度是每年1.1%在涨。按照趋势,到2049年,每四个越南人里就有一个老人,但养老保险只覆盖了40%。 年轻人更焦虑。工资涨不快、房价高、外企用人多但晋升难,社会的焦虑情绪越来越重。这种情绪就体现在那句“独立还有啥用”里。其实不是不认独立,而是怕越南在发展这条路上被落太远,看不到希望。 把越南和中国放一起比,其实挺没法比的。中国GDP是150万亿元,越南是4763亿美元,差了将近200倍。 中国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芯片、再到终端产品全能自己搞;越南的产业链只能做到中下游。 中国这边造新能源汽车、芯片、卫星;越南那边还在代工鞋子、手机壳。中国这几年数字化进步飞快,出门不带现金全靠扫码;越南很多地方还得用现金,电子支付普及率远不如中国。 这不是越南不努力,而是体量和基础不一样。中国靠“市场换技术”,再自己搞创新,现在能定行业标准。越南靠外资来带路,结果被锁在低端环节上,想突破可没那么容易。 不过越南也有自己的聪明劲。它在中美之间玩得挺灵活。一方面跟中国保持贸易合作,靠中国的原材料和市场吃饭;另一方面又和美国、日本搞好关系,让外资源源不断地进。 这种“两边不靠、一边都不得罪”的策略,让越南在地缘政治上有点小聪明,能左右逢源,但也注定走得小心翼翼。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一步走错就可能陷入麻烦。 说到底,那个越南网友的问题,其实问偏了。独立不是为了GDP比谁高,也不是为了证明谁更厉害。真正的独立,是能自己做决定,能选择自己的路。 越南从千年藩属到今天能在中美之间左右腾挪,从被殖民的国家变成东盟经济发动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中国走出了自己的路,越南也在找自己的节奏。一个在做“产业升级”,一个在“产业接盘”,虽然速度不同,但方向都在往前。
越南首都河内女掌舵——裴氏明怀以高票(99.27%)连任河内一把手。58岁的她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