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认同台湾省的侯汉廷说的一句话。 他表示,当中国还很穷很破烂的时候,有人不愿意当中国人,那个叫人性,好像早年的时候,很多人就移民了。但是有人尽管中国很穷很烂,还愿意当中国人的叫勇气,也有人不论中国这个国家是好是坏,是穷是富都愿意当中国人的那叫做骨气。正是因为中国人的骨气和勇气,才让中国人重新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这话真是说到了根上,早年那些移民的人,其实大多是没办法。就说晚清到民国那阵子,中国老百姓的日子苦得没法提,地里长不出粮食,官府还一个劲催税,沿海好多人连饭都吃不上。 这时候南洋那边招人干活,虽说要签卖身契当苦力,俗称“卖猪仔”,可好歹能混口饱饭,几十年里光东南亚就去了几百万华人。还有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厦门那些港口出去的移民就超过五百万,他们不是不爱家,是实在扛不住穷,想给家人留条活路,这确实是人之常情。 但总有不跟着走的,这些人身上就带着股勇气。清末有个叫张謇的状元,放着好好的官不当,非要回老家办纱厂。那时候中国连像样的机器都没有,他跑上海、奔南通,到处凑钱,穷得连路费都没有,只能靠卖字换钱。 有人笑他傻,说“状元经商,丢人现眼”,可他就认一个理:国家要富强,得先有自己的实业。后来他真办起了大生纱厂,还建了学校、博物馆,把一个小县城变成了当时的模范城。 还有修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外国人说中国人根本修不了这么难的铁路,他带着工人在山里凿隧道、架桥梁,硬是靠自己的本事把路修通了。那时候国家又穷又弱,他们敢挑别人不敢挑的担子,这就是真勇气。 更让人佩服的是那些不论好坏都坚守的人,这便是骨气。抗战那八年,日子比晚清还难,日本人占了大半个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好多有钱人能跑,可偏偏有更多人留下来。 有个叫卢作孚的企业家,把自己的轮船公司变成了“运输队”,冒着轰炸把物资和难民从武汉运到重庆,自家的船炸沉了也不退缩;南洋的陈嘉庚本来生意做得好好的,听说国内打仗,立马捐钱捐物,还组织华侨回国参战,说“国家亡了,生意再好也没用”。 连普通老百姓都有骨气,河北有个村子,全村人凑钱造土枪,跟日本人周旋了好几年;西南联大的师生们,躲在山洞里上课,吃着掺沙子的米饭,也没一个人投降当汉奸。那时候中国够破够惨了,可这些人就是不低头,这骨气比金子还硬。 建国后日子还是紧巴,连吃饭都得凭粮票,可骨气这东西没丢。有个叫钱学森的科学家,在美国住大房子、拿高工资,是顶尖的火箭专家。美国怕他回国,把他关了五年,还没收了他的资料。可他就是要回来,偷偷写了求救信,最后终于带着图纸回到中国。 那时候咱们连导弹的影子都没见过,他就钻进戈壁滩,手把手教年轻人,最后真搞出了原子弹、氢弹。有人问他后悔吗?他说“我的根在中国”。这种不管国家穷富都要回来的劲儿,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归属感。 后来改革开放,有人又开始往国外跑,说外国的月亮圆。可还是有一群有骨气的人,守着中国的地盘干大事。就比如那些种粮食的农民、造高铁的工人,没人喊口号,就是踏踏实实做事,把中国的粮食产量越做越高,把高铁修得四通八达。 现在中国富了强了,登月挖土、航母出海,以前移民的人里,不少又想回来发展了。这时候再回头看侯汉廷的话,就更明白其中的道理:早年移民是为了活下来,是人性;可那些在穷的时候留下来干事的,是勇气;那些不论国家兴衰都不离不弃的,是骨气。张謇的纱厂为中国实业开了头,詹天佑的铁路架起了底气,抗战英雄守住了根,钱学森们撑起了腰杆,任正非们壮了筋骨。 这些人的勇气和骨气不是孤立的,就像接力棒一样,一代代传了下来。国家穷的时候,他们敢闯敢拼;国家发展的时候,他们坚守初心。正是这股子劲儿,让中国从被人欺负的穷国,一步步站到了世界的巅峰。现在咱们能挺直腰杆说话,能过上好日子,靠的就是这些有勇气、有骨气的中国人,这才是咱们民族最硬的脊梁。
以蒋经国的实力和威望,完全是可以在1988年去世的时候,将台湾省交到他的儿子手中
【42评论】【7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