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为什么没有航运能力?很简单,被英国给坑了,印度花大价钱清空淤泥,结果恒河三角

桑代克 2025-10-19 10:18:41

恒河为什么没有航运能力?很简单,被英国给坑了,印度花大价钱清空淤泥,结果恒河三角洲是孟加拉国的! 英国当年殖民印度时,眼里只盯着怎么把资源抢回本土,根本没打算给印度留下像样的航运家底。他们确实修了条号称“世界最大”的恒河运河,主线就有 272 英里长,支线加起来快 4000 英里,比美国最大的导航运河还长三分之一,但这运河打从一开始就没把航运当回事,核心功能是灌溉恒河平原的农田,方便英国掠夺粮食和原料。 等到 19 世纪末英国自顾不暇,更是直接把航运抛到脑后,任由河道淤积、设施老化,只留下个空架子。更坑的是,为了修运河和造船,英国砍光了沿岸大片植被,还随便改动水流走向,直接给后来的泥沙淤积埋下了祸根,简直是“用完就扔”的典型操作。 这还不算完,恒河本身的水文条件早就被折腾得千疮百孔。作为全世界泥沙最多的河流,它每年带的泥沙量是长江的3倍,水量却连长江的一半都不到,泥沙往河道里一堆,就跟填坑似的。有人在恒河支流博多河的哈丁格桥测过,旱季和雨季的水量能差 6 倍,旱季长达 8 个月,河水浅得能看见河底的石头,连小货船都得搁浅,到了雨季又猛涨,洪水能把沿岸的码头冲得七零八落。 印度后来想补救,从上世纪 80 年代就搞 “恒河行动计划”,砸了几十亿美元清淤,结果刚清完一段,上游的泥沙又顺着水流填了进来,钱花得跟打水漂似的。莫迪上台后又喊着治河,折腾半天,疫情期间全国封锁,人类活动少了,恒河水倒变清了,这才暴露了之前的治理全是做表面功夫。 最让印度憋屈的是,花钱费力清淤,却连河道的“出口”都管不了。恒河三角洲大部分在孟加拉国境内,印度只占了一小角,这意味着不管怎么清淤,只要孟加拉国那边不配合,淤泥根本排不出去。 印度为了自己的航运和灌溉,在上游修了法拉卡大坝,把 60% 的恒河水截进自家的胡格利河,想盘活加尔各答港口。可最干旱的时候,恒河总流量也就 1400 到 1600 立方米每秒,截完之后流到孟加拉国的只剩 280 到 420 立方米每秒,连人家的农业灌溉都不够,更别说帮着清淤了。 两国为此吵了几十年,还不止一次因为边境施工、水资源分配动过手,2005年就因为河边施工爆发过枪战,这样的关系,怎么可能合力搞航运? 更讽刺的是,英国当年留下的运河系统现在还在靠灌溉发挥作用,航运却成了笑话。运河上的水闸年久失修,好多河段只能走运建筑材料的小破船,跟莱茵河、密西西比河根本没法比。 恒河沿岸还乱建了一堆矮桥,净空高度不够,稍微大一点的船都过不去,只能用小舢板慢悠悠晃。加上河水污染得厉害,2019 年的时候,86 个监测站里只有 7 处的水能消毒后饮用,有的河段连沐浴都不适合,垃圾和污水堵得河道变窄,船开进去都怕刮到底。 印度也不是没幻想过把恒河变成“黄金水道”,毕竟流域里人口密集,要是能通航,运输成本能降不少。可他们始终没搞明白,英国当年挖的坑太深,泥沙问题解决不了,三角洲又握在别人手里,自己的治理还全是漏洞,污水处理厂建了却没接管网,清淤只清表面不挖根源,跟孟加拉国的矛盾还总爆发。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恒河别说搞航运了,能保住基本水流都得看天吃饭。说白了,这就是当年被殖民留下的后遗症,加上自己操作不当,再想盘活航运,可不是多清几次淤就能解决的事。

0 阅读:288

猜你喜欢

桑代克

桑代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