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阿根廷200亿可以,但不止一个要求,特朗普强调中阿关系,称不允许在阿根廷看到有任何的“中国军事活动”! 一份价值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额度,听起来像是一场”及时雨“,但当它在白宫被摆上桌面时,阿根廷总统米莱感受到的,恐怕不只是暖意。 这笔巨款从一开始就被清晰地标定了“价码”,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米莱的会晤,气氛谈不上轻松。 特朗普用严厉的语气,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红线:美国绝对无法容忍阿根廷存在任何“中国军事活动”,特朗普直截了当地说:他会非常不安。 特朗普政府,还巧妙地将这笔经济支持,与米莱在10月26日的中期选举表现挂钩,暗示着援助的完全兑现,需要阿根廷拿出“良好表现”。 真正的要害,在于对现有中阿经济关系的”釜底抽薪“,美方官员施压,要求阿根廷在高科技、能源和金融领域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更有消息直指华盛顿的目标,是让阿根廷“撕毁”与中国央行现有的18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这场地缘博弈的“靶心”,精准地瞄向了巴塔哥尼亚地区,内乌肯省的一座深空观测站。 这座占地近500英亩的设施,是阿根廷前政府在2012年批准的,合作期限长达50年,在中方看来,这是由中国卫星测控部门运营的科研项目,是探月工程与深空通信的重要一环。 但在美国的叙事里,它被描绘成一个潜在的军事基地,从事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活动,讽刺的是这种以“科学合作”为名的模糊操作,美国自己才是行家,从松树谷到智利,全球遍布着数百个美国运营的军用或情报站点。 这让它对中国的指控显得底气不足,中国驻阿根廷使馆发言人直接点破,批评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挑拨,是典型的“冷战和对抗思维”,并明确表示拉丁美洲,不是任何国家的“后院”。 面对这一切,米莱在会晤现场的选择是沉默,当特朗普接受记者提问时,他一言不发,这与他上任初期,将美国视为“文明阵营”的亲美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是阿根廷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更是基建投资的核心来源,现实的“账本”远比意识形态的口号更有分量。 一个鲜活的例子足以说明问题:在美国挑起贸易摩擦的背景下,阿根廷临时取消谷物出口税,中国买家立刻将大豆采购量,从20船猛增至35船,选择美国“援助”的风险,同样清晰可见。 历史不止一次地告诉阿根廷,向IMF等机构借贷,往往会陷入债务越滚越大的“怪圈”,批评者认为,这份附带苛刻条件的援助,无异于“今天的食粮,明日的饥饿”。
特朗普突然自曝,有一件事令他很不安,不准盟友跟中国跨出这一步特朗普和阿根廷总
【3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