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为什么中国能打胜?很多人简单以为是彭总会打仗,志愿军不怕死,其实还有更重要更核心的原因。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一年,国家穷得叮当响,美国炼出来的钢铁比咱们多140倍,工业基础差得没法比。 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居然敢跟世界头号强国较量,最后还把美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了三八线,逼着他们签停战协定,这事放在今天看,依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很多人说起这段历史,总爱强调彭德怀指挥有方,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这些当然都是事实,黄继光堵枪眼,邱少云烈火中一动不动,上甘岭战役打得山头都被炸平了,战士们还是守住了阵地。 但如果只看到这些,其实还是没看到最核心的东西,真正的关键在于,这场战争从一开始的决策,就已经赢在了战略高度上。 1950年6月,美国派航母开进台湾海峡,毛主席立刻警觉起来,直接说了一句话:美军如果越过三八线,中国就不能不管。 这不是冲动,而是看透了本质,朝鲜要是沦陷,东北门户大开,国家安全线就被推到了家门口,7月份东北边防军就秘密组建了,等美军真打过来,咱们早就准备好了。 这种提前布局的能力,来自对全局的把握,毛主席分析得很透彻,美军虽然钢多,但气少,战线长,后勤远,士气低落,中国虽然钢少,但气多,在家门口为正义而战,可以用精神力量和正确的战术弥补装备差距。 党中央内部为出兵的事争论了好几轮,最后一锤定音的就是那句话:一拳打出去,后面百拳才不会来,这是战略眼光,知道这仗不打,以后就没得打了。 10月19日,志愿军悄悄跨过鸭绿江,一声不响进了朝鲜,第一仗在云山,美军当场傻眼,根本没想到中国敢动手,志愿军专挑夜里打,贴身打,让美军的飞机大炮发挥不出效果。 第二次战役,长津湖那一仗,零下三四十度,战士们穿着单衣在雪地里埋伏了几天,这不光是不怕死,而是知道自己在守着国家的底线,战术上用的是诱敌深入,然后分割包围,专治美军那种钢铁洪流。 到1951年,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志愿军开始挖坑道,这招美军完全没想到,不靠硬拼火力,靠工程战术和地形优势,耗你拖你逼你谈判。 毛主席在中南海通过电报远程指挥,一边盯着全局,一边放手让前线指挥员自己看着打,战略上方向明确,战术上灵活放权,这才是真正高明的地方。 上甘岭那场仗,美军火力压得山都要炸平了,志愿军愣是守住了,打完这仗,美军在谈判桌上的态度直接就软了。 光有前线拼杀还不够,这场战争背后是全国人民的支持,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上战场,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司机自愿奔赴前线运输物资。 老百姓自己节衣缩食,也踊跃捐款捐物,全国捐了5.5亿多元,能买3000多架战斗机,著名演员常香玉带着剧团全国义演,最后捐了一架战斗机,这才叫人民战争,前线后方齐心协力。 为了对付美军的空中优势,后勤部队想出了妙招,在公路沿线安排上万群众站岗,飞机来了就打信号枪,司机就躲藏或走迂回道路,汽车损失率从最初的百分之四十迅速降到百分之零点几。 坑道里不光能躲炸弹,还能开会囤物资养伤兵,这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能力,让美军越打越觉得棘手。 说到底,抗美援朝能赢,是从最顶层的战略判断,到中层的指挥调度,再到基层的英勇作战,每个环节都扣得死死的。 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决策力组织力,是整场战争的灵魂,彭德怀的指挥艺术,是胜利的尖刀,志愿军的勇敢,是胜利的保障,人民的支持,是胜利的地基,缺了哪一环,这仗都打不赢。 这场战争真正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彭德怀说得好,西方侵略者架起几尊大炮就能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从此彻底结束了。 这不光是赢了一场战争,更是让刚刚站起来的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尊严和发言权。 所以当我们回望那段历史,看到的不该只是战场上的悲壮,更应该看到那份深谋远虑的智慧和举国同心的力量。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70年前,在兵力、国力悬殊的情况下,这场战争何以取得伟大胜利?——极目新闻
抗美援朝为什么中国能打胜?很多人简单以为是彭总会打仗,志愿军不怕死,其实还有更重
如梦菲记
2025-10-18 11:50: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