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五十年前还能登月,而现在却不搞了?说句不好听的,不是现在搞不了,而是当

如梦菲记 2025-10-18 11:50:58

为什么美国五十年前还能登月,而现在却不搞了?说句不好听的,不是现在搞不了,而是当年登月本来就是为了冷战政治任务硬砸钱,现在谁还愿意当冤大头烧这个钱?也有人说,这其实美国惯用的手段,把对手国家拖着搞高科技攀比,耗尽对手国家的国力,前苏联就是很好的例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五十年前,美国人把国旗插上月球的时候,全世界都看傻了眼,那个年代的技术条件下,能把人送上去再安全带回来,这事放现在看都像是开挂。   可要问为什么现在美国反而不登月了,答案其实很简单,当年那是拼命,现在是算账。   1961年,肯尼迪站在国会演讲,说十年内必须登月,这话听着豪气冲天,实际上是被苏联逼急了,加加林上了太空,美国人觉得脸上挂不住,整个西方阵营都在看美国怎么办。   那时候登月不是科学问题,是政治问题,是要向全世界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更先进。   所以钱不是问题,技术难关也得硬啃,四十万人扑上去,该花的花该砸的砸,反正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比苏联先到月球。   这种玩法烧钱烧到什么程度?阿波罗计划前后投了250亿美元,占当年联邦预算的4.5%,相当于现在的购买力得有一千多亿。   这些钱砸下去,确实砸出了土星五号火箭,砸出了登月舱,也砸出了美国在太空竞赛里的绝对优势。   1969年,阿姆斯特朗那一小步,全球6亿多人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美国人的自豪感爆棚,苏联人哑口无言,这钱花得值。   但问题来了,等到苏联在太空竞赛里认输,等到冷战氛围逐渐缓和,美国人突然发现一个尴尬的事实,月球上啥也没有。   没有石油没有矿产,连个能住人的环境都不具备,花了上千亿带回来几百公斤月球土壤,除了放在博物馆里展览,实在想不出还能干啥。   国会议员们开始质疑,纳税人的钱就这么打了水漂?于是NASA的预算被狠狠砍了一刀,从4.5%直接掉到0.5%,登月项目自然就停了。   更要命的是,当年那套技术现在想捡起来都难,五十年过去,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工程师要么退休要么去世,很多关键的技术细节和操作经验根本没留下完整记录。   图纸丢的丢,找不到的找不到,就算找到了也没用,因为当年很多零部件的生产工艺早就失传,供应商都倒闭了。   想重新搞一遍登月,美国发现自己得从头开始,这和中国现在要搞载人登月面临的困难差不多,大家其实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有些人觉得美国是故意不登月,想用这招拖垮竞争对手,这说法听着有点道理,毕竟苏联当年就是被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拖得经济崩盘,但实际情况是,美国自己也玩不起这个游戏了。   现在的登月不能像五十年前那样,上去插个旗拍几张照片就完事,现代登月要搞科学研究,要建月球基地,要为将来的深空探索做准备,这意味着投入只会更大,周期只会更长。   关键是国会不愿意批钱,民众也不买账,毕竟大家更关心医保教育就业这些实际问题,谁有空管月球上的事。   NASA现在推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就是个典型例子,计划喊了好几年,真正进展慢得要命,预算年年超支,火箭测试一次炸一次,连个飞船隔热罩的技术问题都解决不了。   波音洛克希德这些承包商,表面上接活,实际上心思都在能赚钱的卫星项目上,登月这种赔本买卖谁愿意认真干?SpaceX算是进度快的,但马斯克的星舰主要还是为了火星计划,月球只是顺带的目标。   反观中国这边,嫦娥系列稳扎稳打,天宫空间站正常运转,载人登月计划也在稳步推进,欧洲日本印度都有各自的太空项目,全球航天格局早就不是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   美国想保住太空领域的老大地位,光靠五十年前的老本是不够的,但要重新投入大量资源去搞登月,又找不到足够充分的理由说服国会和选民。   说到底,当年登月是信仰和荣誉在支撑,现在是利益和回报在主导,冷战时期可以为了意识形态不计成本,和平年代就得掂量掂量值不值,美国不是没技术没能力,是没了那股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赢的劲头。   至于说故意拖垮对手,这招对苏联管用,对现在的中国未必有效,因为中国的太空计划一直是量力而行,不会像苏联那样被牵着鼻子走。   美国真要重返月球,靠的不是算计,而是实打实的决心和执行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