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聂荣臻的秘书问毛主席:“如果没有西安事变,我们现在会怎样?”毛主席:“我们也会发展起来,而且不比现在发展的差。”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5月的河北花山村,空气里还带着初夏的清爽,毛主席刚从被国民党飞机轰炸过的城南庄转移到这里,难得有了片刻的安宁,聂荣臻听说附近有处温泉,便安排秘书范济生陪主席去放松一下。 那天中午,温泉池里热气氤氲,毛主席和几个卫士还有范济生都泡在水里,气氛轻松随意,范济生是个爱说话的人,这会儿又来了兴致,突然冒出一句:“主席,您说要是当年没发生西安事变,咱们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让池子里的人都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知道,1936年12月那个寒冷的夜晚,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逼着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很多人都觉得,要不是那次兵谏,红军可能就被国民党的几十万大军给围死在陕北了。 毛主席把手里的烟蒂摁灭,语气平静得像在说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没有西安事变,我们也会发展起来,发展得不会比现在差。” 这话听起来轻描淡写,却让人细想之下脊背发凉,因为它揭示了一个很多人不愿承认的真相:历史的走向从来不是靠某个偶然事件决定的,而是由更深层的力量推动着。 其实在西安事变之前,该发生的事情已经在发生了,1935年8月,中共发表了那份著名的《八一宣言》,向全国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 这份宣言传到西北后,张学良专门找人读给他听,读完当场就沉默了很久,一个流亡在外的东北军统帅,看着自己的部队被用来打内战而不是打回老家,那种憋屈可想而知。 到了1936年,红军已经跟东北军签了《抗日救国协定》,双方在西北形成了实际上的合作关系。 张学良的部下跟八路军接触得多了,发现这些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眼睛里有种国民党军队早就没有的东西,那是信念,是为了什么而战的明确答案。 更要命的是全国的民意,老百姓不是傻子,东北丢了,华北又在一步步沦陷,谁还有心思看着自家人打自家人? 知识分子在报纸上写文章骂,学生上街游行喊口号,连蒋介石手下的地方实力派都开始阳奉阴违,两广事变就是个明显的信号,地方军阀已经不愿意再听中央的指挥去剿共了。 所以毛主席那天在温泉池里接着说,就算没有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迟早也会找上门来,因为他们是真心想抗日的,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 而蒋介石要是继续坚持打内战,等到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时候,他根本顶不住压力,到时候不联合共产党抗日,手里的地盘会丢得更快,军队会垮得更惨。 事实也确实如此,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答应抗日,表面上看是被逼的,但本质上是大势所趋,英美不想看日本在东亚坐大,苏联明确支持中共,国内民意更是一边倒,他除了妥协没有别的选择。 而即便答应了联合抗日,他骨子里还是想着怎么对付共产党,1939年专门定了个《限制异党活动办法》,1943年又屠杀了近万名新四军官兵。 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注定走不远,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投敌的将领有42个,成建制投降日本的有50万人,这些伪军后来主要被日本人用来对付敌后的八路军。 到1943年,八路军抗击的敌人里95%都是伪军,而那些没投降的国民党军队呢?躲在后方既不游也不击,等着看热闹。 反观共产党这边,从一开始就把路走得明明白白,减租减息让农民看到了实惠,土地改革让贫苦人家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地,这些政策落到实处,老百姓自然就用脚投票。 1936年陕北根据地的农民,每一百个人里就有十五个主动参军,这种支持率国民党做梦都想不到。 所以当毛主席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在场的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决定历史走向的,不是哪个人在哪个时刻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而是谁真正站在了人民这一边,谁真正代表了民族的根本利益。 西安事变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但就算没有它,该来的还是会来,该走的路一步也少不了。 温泉的水波轻轻荡漾着,远处的山峦在夕阳下泛着金光,那个下午的谈话没有被记录成什么重要文献,但它道出了一个简单却容易被忽略的真理:人心向背,才是历史最大的变量。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胡懋仁:假如没有发生西安事变——红歌会网
1948年,聂荣臻的秘书问毛主席:“如果没有西安事变,我们现在会怎样?”毛主席:
如梦菲记
2025-10-18 11:50:58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