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对于西藏人民的独特意义,家家户户挂毛主席像,原因为何?即使是现在,若是谁去西藏地区旅游,来到当地藏民的家里,都能看到几乎每户人家都会挂着毛主席像,即使是特别闭塞的地方,也毫无例外,甚至将毛主席的肖像画和神佛放在一起供奉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走进西藏任何一户人家,你会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墙上总有毛主席的画像,不管是拉萨市区的楼房,还是那曲草原的帐篷,甚至是阿里地区最偏远的牧民家,这幅画像都在那里,擦得干干净净,披着洁白的哈达。 有些人家还把画像和佛像摆在一起供奉,早晚上香,这不是什么政策要求,也不是作秀给外人看,而是发自内心的习惯,已经延续了六十多年。 要理解这件事,得先知道解放前的西藏是什么样子,那时候整个高原的土地、牲畜、财产都攥在少数人手里,贵族老爷、大寺庙、地方官员控制着一切,普通百姓什么都没有。 农奴从出生那天起,身份就被登记在册,一辈子属于某个领主,他们在别人的地里干活,收上来的粮食要交大半,自己只能留一点勉强糊口。 更可怕的是,人本身也是财产,可以被买卖、转让、抵债,父母欠了债还不上,孩子就得顶上去接着还,利息越滚越多,几代人都翻不了身。 那个时代的农奴没有任何权利,领主说你该干什么活,你就得去干,敢反抗就会被施以重刑,历史记录里留下的那些刑罚,现在看起来都让人不寒而栗。 更狠的是精神上的压制,农奴们被灌输说这是前世的报应,今生受苦才能洗清罪孽,就这样,一代代人被困在看不到头的黑暗里,连做梦都不敢想翻身的事。 1951年春天,解放军进了藏,起初很多藏民是害怕的,毕竟之前听了太多吓人的传言,可是接触下来,他们发现这些当兵的人不一样,部队路过村子,战士们自己打水做饭,从不白拿百姓东西。 看见老人挑水就帮着挑,遇到小孩生病就拿出药来,修川藏公路的时候,战士们住在帐篷里,吃的是冻硬的馍馍,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藏民们慢慢放下戒心,开始端着酥油茶等在路边,给这些穿军装的人递上去。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1959年,那一年民主改革开始,农奴制被彻底废除,领主的土地被重新分配,每户人家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地契,牛羊也分了下来,孩子们抱着小羊羔回家,老人摸着牛背掉眼泪。 最让人激动的是那些债券,一张张卷宗堆在广场上,当着所有人的面点起火,烧得噼啪作响,那些压了几代人的债,就这么化成了灰,从那天起,农奴们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是别人的工具,而是能站直腰杆的人。 地有了,牛羊有了,日子就有了盼头,村里建起了学校,孩子们背着新书包去上课,学写藏文和汉字。 医疗队进了村,生病不用再熬着,有人管有药吃,收获的青稞归自己,想留多少就留多少,不用再看领主脸色,这种从地狱到人间的感觉,经历过的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藏民们开始往家里挂毛主席的画像,没人通知,没人组织,是自己跑到供销社买回来的,有的用红木框裱起来,有的就简单贴在墙上,但都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每天早上起来,老人会用干净的布蘸着酥油茶擦画像,把框子擦得锃亮,哈达脏了就换新的,逢年过节还要献上头茬收的青稞粉,这不是什么仪式,就是朴实的感恩,觉得这样做心里踏实。 藏民们会给孩子讲过去的事,讲农奴时代的苦,讲分地那天的激动,讲毛主席领导下的新生活。 孩子们听着长辈红着眼眶讲那些往事,看着现在明亮的房子、桌上的糌粑、学校里的书本,慢慢就明白了墙上那幅画像的分量,这不是盲目崇拜,而是真实的情感,是对改变命运的人发自内心的感激。 如今西藏早就变了样,公路修到了村口,网络连到了帐篷,年轻人用手机刷短视频,可是那幅画像还在墙上,老人依然每天擦拭,年轻人也学着长辈的样子,给画像献哈达。 这个习惯已经融入了生活,成了家族记忆的一部分,它提醒着每个人,今天的日子是怎么来的,什么叫尊严,什么叫自由。 西藏人实在,恩情记在心里,不会说漂亮话,但知道该感谢谁,那幅挂在墙上的画像,就是他们表达感恩的方式,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未来的寄托。 它不需要谁来解释,不需要谁来强调,就安静地挂在那里,见证着高原上一代代人的幸福生活。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毛主席对于西藏人民的独特意义,家家户户挂毛主席像,原因为何?即使是现在,若是谁去
如梦菲记
2025-10-18 11:50: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