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烈士牺牲后,陈诚冒死护遗孤,借“陈明德”化名助其子女求学立足,情义与人性在时代风雨中闪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6月的一天,台北马场町的枪声划过清晨的空气,吴石,这位曾经威震四方的中将,倒在了刑场上,对他而言,这一天早已命中注定,从保定军校走到北伐战场,从抗日烽火到解放战争,他的人生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一首绝命诗写下自己的忠诚与决绝。 吴石早年在保定军校与陈诚一同学习,两人不仅是同窗,更是战场上的兄弟,当年北伐,炮火连天,两人曾在战壕中吃着同一锅饭,甚至在危急时刻互相背过伤病的身体,这种生死交情深深刻在两人心中,成为后来故事的缘起。 抗战胜利后,吴石看到国民党内部的腐败现象愈发严重,心中逐渐站到了另一边,他开始秘密与中共接触,并利用自己的职位为大陆提供情报,1948年,他利用调船困难的借口,将国民党的大量机密档案留在了福州,1949年,他到台湾后成为“国防部参谋次长”,继续传递重要情报,然而,这一切并非没有代价,1950年初,由于组织内叛徒的出卖,他的身份暴露,很快被捕入狱,特务的酷刑没能让他开口,他清楚,自己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 吴石被捕后,他的家庭也陷入了绝境,妻子被关押,年幼的两个孩子无依无靠,家中财物被没收,一夜之间,他们从将军之家变成了街头流浪的孤儿,当时,台湾的政治环境对“匪谍”家属极为苛刻,几乎看不到生存的希望。 就在此时,陈诚决定出手相助,尽管两人在政治立场上已经彻底决裂,但保定军校的同窗情谊以及北伐时期的生死之交,让陈诚无法坐视吴石的家人遭受如此悲惨的命运,他清楚,自己作为蒋介石的亲信,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但他仍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化名“陈明德”,为吴石的遗孤提供帮助。 陈诚的帮助很谨慎,他先通过私人关系将吴石的妻子从牢中保释出来,之后又安排两个孩子进入台北的一所教会学校,他从未亲自出面,只是通过副官定期送去学费和生活费,到了春节,这位“陈明德”先生还托人送些年货过去,然而,他的身份始终成谜,吴石的孩子们虽然心怀感激,但从未真正知道是谁在帮助他们。 另一个出手相助的人是吴石的远房侄孙吴荫先,作为一名普通的菜贩,他的生活本就不宽裕,但看到两个孩子流浪街头,他还是毅然收留了他们,吴荫先的妻子一开始强烈反对,担心这会给全家带来灭顶之灾,但吴荫先却坚持认为,吴石曾为国家尽忠,他的孩子不能就这样被抛弃,于是,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为孩子们提供温饱,虽然日子过得很苦,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有了这些人的帮助,吴石的两个孩子总算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女儿吴学成靠着在纺织厂打工支撑家庭,后来通过努力考上了台大历史系,儿子吴健成则在“陈明德”的资助下完成学业,最终去美国学习机械工程,成为波音公司的工程师,尽管他们的童年充满了动荡,但这些善意为他们的未来铺平了道路。 而在大陆这边,吴石留在南京的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也经历了许多苦难,吴韶成在河南的冶金部门工作,因父亲的身份被下放,长期受审查,身体状况也因此大不如前,然而,他始终咬牙坚持,最终成为高级经济师,吴兰成则被分配到内蒙古的寒冷地区,顶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从事医疗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她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后来获得了国务院的津贴,他们分别生活在海峡两岸,却都以顽强的意志渡过了人生的困境。 1991年,吴学成终于将父亲的骨灰从台北带回大陆,一缕漂泊了41年的忠魂,终于落叶归根,吴石和妻子的骨灰最后安葬在北京香山的福田公墓,这段尘封多年的历史,终于迎来了迟来的告别。 信息来源:网易——吴石被处决后,敢护英雄家人的,竟是这两个人
吴石故居今犹在,侄孙守着老宅忆往昔:韶成叔总回来,在父亲旧照前站很久“吴石
【7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