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据环球网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文称,他在美国访问期间会见了美国防务公司雷神公司的代表。雷神公司是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的主要制造商。 乌克兰防空部队2025年秋季评估报告显示,俄军“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突防成功率已达67%,现有防空体系形同虚设。 更严峻的是,俄军近期投入使用的新型“柳叶刀”巡飞弹,采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专挑“爱国者”系统的雷达间隙发动攻击。这种技术代差,迫使乌军必须升级防空装备。 前线指挥官反馈的数据更触目惊心:过去三个月,乌军每天损失至少5套野战防空系统。若不能获得更先进的防空网络,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将面临系统性瘫痪风险。这种战场压力,是泽连斯基亲自出马谈判的根本动因。 雷神公司展示的“战斧”Block5型巡航导弹,射程可达1600公里,覆盖克里米亚全境及俄本土部分军事基地。 该型号配备新型JMEWS抗干扰系统,能突破俄军最新部署的“摩尔曼斯克-BN”电子战防线。更关键的是成本优势——单枚造价120万美元,仅为俄军“口径”巡航导弹的三分之一。 雷神公司提出的联合生产方案充满挑战。乌克兰现有军工体系仍沿用苏联标准,与北约装备存在兼容性问题。更棘手的是供应链安全——导弹核心部件生产需在安全环境下进行,而乌克兰全境都在俄军导弹威胁范围内。 人才短缺更是硬伤。乌克兰军工企业高级工程师流失率高达40%,许多顶尖人才被波兰、捷克等国挖走。雷神公司要求至少保证500名L3级技工常驻生产线,这个条件短期内难以满足。 美国政府面临两难选择。若批准“战斧”导弹转让,可能引发俄方直接报复,甚至触发北约集体防御条款。但若拒绝,又可能使乌克兰在冬季战役中溃败。这种平衡术,体现在雷神公司获得的“有条件出口许可证”上——允许技术讨论,但暂不批准实物转移。 更微妙的是时间窗口。美国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民主党不愿在选前过度刺激俄罗斯。因此雷神公司被要求“分阶段推进”,先谈防空系统,巡航导弹项目暂缓。这种“小步走”策略,暴露了美国的地缘政治顾虑。 俄军总参谋部已制定应对方案,情报显示,俄在加里宁格勒部署的“伊斯坎德尔”导弹部队进入高度戒备,这些导弹可携带核弹头。更隐蔽的是网络战准备——俄军第744网络安全中心针对雷神公司工业控制系统开展了渗透测试。 经济反制也在酝酿,俄罗斯国家杜马正在审议法案,拟对雷神公司供应链中的关键稀土材料实施禁运。这种精准打击,可能瘫痪“爱国者”系统的相控阵雷达生产。 雷神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导弹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230%,主要来自欧洲国家的紧急采购。若乌克兰订单落地,公司股价预计再涨15%。更诱人的是后续维护合同——“爱国者”系统每年维护费用相当于采购价的20%。 资本市场已闻风而动,贝莱德基金增持雷神股票至5.3%,高盛则推出专项军工ETF。这种资本涌动,折射出冲突长期化带来的商业机遇。 美国出口管制法规构成实质障碍。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禁止向冲突地区转移导弹制导源码,这意味着乌军可能无法获得“战斧”导弹的全功能版本。历史上美国对沙特、巴基斯坦的军售都有类似限制。 更苛刻的是终端监控。雷神公司要求在所有售乌装备安装“地理围栏”系统,一旦导弹飞向莫斯科等敏感目标,将自动启动自毁程序。这种控制权之争,可能成为谈判破裂的导火索。 乌克兰战场已成为武器试验场。美国陆军正在评估“爱国者”系统对抗高超音速武器的实际效果,这些数据对未来国防规划至关重要。但这种“实战测试”代价高昂——若系统被俘或残骸被俄方获取,将导致核心技术泄露。 乌克兰电网成为最新博弈焦点。俄军近期系统性地攻击发电设施,导致乌方损失40%发电能力。若“爱国者”系统部署,首要任务是保护剩余的三座核电站。这种防护需求,使防空系统采购带有民生保障色彩。 更深远的是冬季战略,欧洲担心乌克兰电网崩溃引发难民潮,因此默许武器升级。这种连锁反应,使单纯的军事决策衍生出社会影响。 中俄联合军演刚刚结束,解放军观摩团详细研究了俄军电子战战术。这些经验可能用于反制“爱国者”系统。更关键的是供应链——中国控制的稀土出口占全球90%,雷神公司导弹生产难免受制于人。 中国外交部近期表态反对“冲突武器化”,暗示可能对军火贸易相关方实施制裁。这种经济威慑,使雷神公司在决策时不得不权衡中国市场利益。 当泽连斯基与雷神公司代表握手时,他寻求的不仅是武器,更是改变战争态势的钥匙。这场会谈背后,交织着战场需求、商业利益、地缘博弈和科技竞争。无论结果如何,乌克兰危机正通过军火谈判这个特殊窗口,深刻影响着全球安全格局的演变。 信息来源:泽连斯基会见美国军火公司代表 寻求合作以加强防空能力 环球网2025-10-17 15:14北京
摊牌了!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透露,就解决乌克兰冲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