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长正式宣布。 10月16日,俄外长拉夫罗夫15日表示,在俄美两国总统阿拉

青橘小罐 2025-10-17 15:48:45

俄罗斯外长正式宣布。 10月16日,俄外长拉夫罗夫15日表示,在俄美两国总统阿拉斯加会晤后,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印象,即俄美关系已开启新的篇章。两个月过去后,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印象,即这一谨慎的乐观有些为时过早了。   拉夫罗夫那句“谨慎乐观为时过早”的感慨,像一盆冷水浇在了俄美关系那点刚冒头的暖意上。   阿拉斯加会晤时还让人觉得两国能坐下来谈,两个月过去,“战斧”导弹的阴影一罩,这点温度瞬间冻成了冰。   这哪是关系遇冷那么简单,分明是美国用实际行动撕碎了“缓和”的假象,也暴露了大国博弈里“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嘴上喊着不希望局势升级,手里却把能捅到对方心窝子的武器往战场递。 谁都清楚,阿拉斯加会晤本是俄美关系的“试温石”,当时两国总统坐在一起,从核军控谈到地区安全。   国际社会还盼着这能成为转折点,毕竟俄美作为核大国,关系剑拔弩张对谁都没好处。   可这种期待没能撑过两个月,美国就开始在“战斧”导弹的问题上松口,特朗普一会儿说“已做某种决定”,一会儿又放话“很可能提供”,明摆着就是拿致命武器当施压筹码。   美国选“战斧”下手,根本是冲着俄罗斯的安全底线来的,这款导弹可不是之前给乌克兰的那些短程武器。   Block V型的射程能到1600公里,从乌克兰境内发射,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俄核心城市全在打击范围内,连乌拉尔山脉的军工基地都能罩住。   更要命的是它能低空飞行躲雷达,还能精准打击后勤中心、能源设施,等于直接给乌军递了把“捅刀子”的利器。   拉夫罗夫急眼不是没道理,这已经不是“援乌”,而是把战场风险直接怼到了俄罗斯脸上——毕竟“战斧”得靠美国的卫星数据和情报支持,甚至可能需要美军人员上手操作,本质就是美国直接深度介入对抗。   最讽刺的是美国那套“双标戏码”,特朗普一边说“不希望局势升级”,一边拿着“战斧”逼俄罗斯让步。   一边喊着“想解决冲突”,一边又配合泽连斯基的游说,把导弹当成谈判桌上的筹码。   拉夫罗夫戳破的正是这点:欧洲和乌克兰巴不得把特朗普绑上反俄战车,而美国自己也想借武器施压,所谓的“缓和意愿”不过是说说而已。   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操作,彻底耗尽了会晤攒下的那点信任,也让俄美关系陷入“说和做两张皮”的死局。   俄罗斯的强硬回应,说白了是被逼出来的,普京早放话,给乌“战斧”意味着“局势实质性升级”,梅德韦杰夫更直接点破,这导弹飞行中没法分辨是否带核弹头,等于把核风险摆上了台面。 但谁都知道,真到了拦截导弹的地步,冲突就不是能轻易收场的了。   拉夫罗夫的话其实是给所有国家提了醒,没有诚意的接触,再多次会晤也没用,拿安全底线当博弈工具,迟早会引火烧身。   俄美关系的冰点,与其说是导弹冻出来的,不如说是被“说一套做一套”的霸权逻辑给逼出来的。

0 阅读:9

猜你喜欢

青橘小罐

青橘小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