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究生教育转型太快了,硕士几乎快全是专硕了 哈工大2024年明确全面取消学术型硕士,这事在高校圈掀了不小的浪 2020年教育部就定了调,专硕占比要达60%以上。2024年哈工大计算机、机械等学院,学硕招生名额直接清零。紧随其后的还有华科、东南大学,部分专业学硕只剩个位数。专硕学费跟着涨,清华2025年MBA学费36.8万,复旦MPAcc26.8万,北师大、华东师大的专硕不提供宿舍,学生得自己掏房租 高校经费压力真不小。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财政拨款同比下降2.1%,部分地方高校下降超5%。研究生教育成了营收“主力军”——专硕学费比学硕高2-3倍,热门专业翻十倍。以前在职博士卡得紧,现在名额放开,也是为了多补点经费 为什么高校越来越倚重专硕? ①政策导向,国家要培养“能干活”的人,专硕侧重实践,贴合企业需求 ②经费补充,财政拨款少了,专硕学费成了高校“现金流” ③市场倒逼,企业招人时,更看重复习经验,专硕的实习要求比学硕严 美国大学排名里,本科教育占比特别高。U.S. News把本科师生比、毕业率、新生保留率算30%权重。普林斯顿本科师生比1:5,每个班不超过20人,老师能一对一指导,所以能稳坐第一。国内以前重科研轻教学,现在转型但质量没跟上——很多专硕学生说,课程还是照搬学硕,实践环节就是“盖个章” 有网友说:“我读书那年代的硕士有钱就能读,有关系的读名校。以前过了英语政治,专业课教授出题,有钱就能过。一大堆人洗白第一学历”。这话戳中了时代漏洞,但现在不一样了——专硕是趋势,可质量得跟上,不能换个名字继续“放水” 我觉得转型是必然,但不能丢了初心。高校要平衡营收和培养责任,专硕得真搞实践,不能光收学费。学生选专业前也得想清楚:是要做研究还是找工作?别为了“名校光环”盲目跟风 你觉得现在的专硕质量,能满足企业的真实需求吗?
国内研究生教育转型太快了,硕士几乎快全是专硕了 哈工大2024年明确全面取消学
社会小一
2025-10-16 17:06:29
0
阅读: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