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樟木口岸时,他手机被停机,他以为欠

云舟史策说 2025-10-16 09:51:41

10月5日,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樟木口岸时,他手机被停机,他以为欠费了,就充了200元话费,还是没开机,他联系移动客服,客服却说:为了防止你被诈骗,移动对你手机号“保护性关停”,想要开机必须去移动厅办理。男子在当地找了个营业厅,营业厅却说:这是新疆的手机卡,你只能去新疆办理。男子在0下几度在路边冻到崩溃,他愤怒不已,决定起诉移动公司。   韩先生(化名)刚从尼泊尔旅行回来,经过西藏樟木口岸入境时,发现手机突然停机了,以为是暂时的网络问题,他立刻去营业厅充值了二百元,想恢复正常使用。   然而,充值后手机依旧没有开机,信号始终没有恢复,此时,他正身处海拔四千多米的偏远地区,没有信号,无法与外界联系。   后来韩先生立马就找了移动公司客服,不料这时侯他得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对他的手机号开启了保护关停服务。   更糟糕的是,恢复服务的操作完全依赖在线办理,而他所在的聂拉木县正好停电,网络无法连接,这些线上操作根本无法进行,等于彻底切断了韩先生的所有求生希望。   系统的“保护”措施变成了他的生命威胁,没有手机,韩先生连买点食物、找个住处都做不到。   韩先生的经历反映了系统在极端情况下的失效,为了防范电信诈骗,系统做出了过于粗暴的决策,却忽略了用户在实际环境中的生存需求。   真正的保护应当是考虑到实际情况,确保在紧急时刻能够提供帮助,而不是一刀切地剥夺所有可能的生存资源。   韩先生在遇到困境时急忙拨打客服寻求帮助,试图解释自己面临的生死危机,但得到的却是重复的“没有权限”答复。偶尔,客服人员会心软,给他开通几分钟的网络,但很快又被切断。   那短暂的信号几乎让他看到了希望,但马上又消失,让他感觉更加无助。   防止诈骗的初衷是好的,但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反而做出了极端的决策,导致眼前的生死危机,保护机制不该是简单的一刀切,而应该在规则之外,预留一条紧急的求助通道。   技术的目的是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陷入困境,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加人性化、灵活的风险防控体系,确保技术的防护作用,能够真正为人提供帮助,而不是成为伤害的源头。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 :第一财经 2025-10-15)

0 阅读:0
云舟史策说

云舟史策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