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0 日这天,随着停火协议正式生效,打了整整 24 个月的巴以冲突总算暂时歇火了。 可这边枪声刚停,加沙街头的景象就透着股不寻常的味道 —— 以色列军队刚按协议撤出人口稠密区,哈马斯的武装人员就立马出现在了街头,不是零星几个,而是成建制地铺开,忙着接管各个关键路口和社区。 之前有消息说哈马斯出动了 7000 武装,但从实际街头情况看,穿制服的警察和安全部队确实随处可见,不少人脸上还带着打仗留下的疲惫,可动作一点不含糊,很快就把维持秩序的架子搭了起来。 有加沙城的居民回老家时发现,这些人其实压根没走远,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只是脱了制服藏了起来,连医院和难民营里都留着他们的人处理治安问题,难怪之前逃难的帐篷区没怎么出过抢劫的事。 不过更扎眼的是,有传言说哈马斯当场抓了 10 个通敌者处决了,只是这事儿没见靠谱媒体证实,倒是以色列那边已经炸了锅,右翼媒体连着骂了好几天战果全毁了。 要说以色列这两年的仗打得有多凶,加沙的卫星图就是最实在的证据 ——80% 的房子都被炸塌了,学校、医院这些能躲人的地方挨了 700 多次空袭,整个加沙北部几乎成了废墟。 以军光是空袭就搞了 3.5 万次,不光打加沙,连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阿萨德政权还有伊朗的导弹基地都捎带着揍了一遍,甚至在叙利亚南部抢了 235 平方公里的缓冲区,把什叶派的抵抗力量揍得元气大伤。 内塔尼亚胡前几天还在议会摆了张 “机遇地图”,画着以色列在叙利亚设前哨、黎巴嫩边境非军事化的美梦呢。 这么大的投入,真能眼睁睁看着哈马斯重新站街?恐怕谁都不信。要知道这次停火协议能成,背后全是特朗普政府在催,他的特使维特科夫上个月还跑到以色列跟内塔尼亚胡拍了桌子,逼着以方让步,就为了赶在自己就职前把美国人质捞回来。 以色列表面上松了口,其实早把算盘打得噼啪响,协议里的门道多着呢。先说撤军这事儿,以军撤的只是 “人口稠密区”,加沙边界和埃及交界的 “费城走廊” 这些关键地方压根没动,还逼着哈马斯接受 2 公里宽的缓冲区,比 2023 年之前宽了好几倍。 这意思很明白,就算哈马斯占了街头,想往外运点啥、调点人,照样在以军眼皮子底下。 协议里写得清楚,彻底撤军得等所有被扣押人员都放回来,可哈马斯手里还有 2023 年 10 月 7 日之前抓的人质,甚至还有士兵尸体,以色列随时能拿这个说事儿,想停就停,想打就打。 再看哈马斯这边,表面上接管了街道,其实也是硬撑。两年打下来,他们的地道被炸得差不多了,领导层死的死、躲的躲,前最高领导人辛瓦尔去年 10 月就战死了,现在是海外的 “五人小组” 在管事,跟之前硬扛到底的风格早不一样了。 这次敢站出来维持秩序,一方面是给加沙人个交代,另一方面也是跟以色列讨价还价 —— 他们早就放话了,释放人质必须跟撤军时间表挂钩,还得让以色列放了巴尔古提这些巴勒斯坦大佬。 可真要动真格的,哈马斯手里的筹码其实不多,连加沙未来的治理权都不敢硬扛,只敢说反对外国军队进来,欢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掺和。 以色列更没闲着,表面上停火,暗地里早把周边关系理顺了。 沙特的雷达帮着拦伊朗无人机,约旦战机打下过胡塞武装的导弹,阿联酋还跟以色列共享伊朗的核情报。有这些阿拉伯国家暗中撑腰,以色列根本不怕哈马斯翻起大浪。 以军这两年靠美国的 260 亿美元援助,装备和士气都在线,真要是哈马斯敢搞大动作,或者扣着人质不放,以军随时能打回去,之前的军事成果根本算不上 “泡汤”,顶多是暂时收了手。 还有国际社会这层关系,特朗普政府虽然催着停火,但明摆着是帮以色列站台,承诺给安全保障却不说细节,说白了就是默许以色列掌握主动权。 埃及、卡塔尔这些调解方看着中立,其实也怕冲突扩大,只敢催着双方谈人质交换和人道援助,压根不敢逼以色列真的放弃利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天天喊着 “永久和平”,可连让双方无条件放人的呼吁都没人听,更别说约束以色列了。 哈马斯接管街道看着热闹,其实就是停火后的表面文章。以色列这两年的军事成果,比如削弱周边敌对势力、扩大战略缓冲区、巩固阿拉伯国家的暗中支持,这些根本没丢。 至于加沙街头的控制权,不过是以色列跟哈马斯讨价还价的筹码 —— 你乖乖放人质、不搞事,就让你暂时维持秩序;要是敢炸刺,或者 “通敌者” 这类事儿真闹大了,以军有的是理由卷土重来。 现在双方都在盯着接下来的谈判,哈马斯要撤军承诺,以色列要人质,谁都不会真的让步。这停火更像个中场休息,不是终场哨,以色列怎么可能让两年的仗白打?等着瞧吧,只要利益没谈拢,加沙的枪声说不定哪天就又响了。
10月10日这天,随着停火协议正式生效,打了整整24个月的巴以冲突总算
文史资鉴堂
2025-10-15 15:04:43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