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中央竟也批准了,而韩德勤却赖着不肯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3年3月的那个雨夜,新四军第四师在山子头打了一场漂亮仗,战斗结束后,彭雪枫的警卫员从乱军中拖出一个穿着将军服的中年人,这人浑身泥浆,军装扣子都错了位。 当他报出自己名字时,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这可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 消息传到军部,基层指战员群情激奋,这个韩德勤在苏北可不是什么善茬,黄桥战役他指挥三个旅围攻新四军,虽然被打得大败,但这几年一直在搞摩擦。 封锁粮道、切断交通、骚扰根据地,没少给老百姓添麻烦,现在抓住了他,许多连排长都要求按军法处置。 陈毅听完汇报,却在地图前沉默了很久,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个俘虏烫手得很,当时的大背景是全民族抗日,国共表面上还在合作。 韩德勤虽然反共积极,但人家头上顶着抗日将领的名号,真要处决了他,重庆那边肯定会借题发挥,说新四军破坏统一战线、屠杀抗日将领,到时候不光政治上被动,说不定还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更让陈毅头疼的是,这家伙能力虽然不行,但关系硬,他是蒋介石的嫡系,跟顾祝同走得近。 皖南事变后叶挺还被扣在重庆,中央正想办法营救,陈毅琢磨着,要是把韩德勤放了,说不定能让他在蒋介石面前说句话,对救叶挺有帮助。 想来想去,陈毅决定采用一个折中方案,把韩德勤混在普通俘虏里悄悄放走,装作不认识他,这样既避免了政治麻烦,又能显示新四军的宽容。 他把这个想法报给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很快复电同意,还特别强调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可问题来了,韩德勤这个人偏偏不配合,被关押后,他先是吞火柴头装自杀,被识破后又宣布绝食,彭雪枫也不惯着他,只给他送水不送饭。 结果这位江苏省主席饿得受不了,端起装鸡汤的水壶就喝了个精光,闹剧过后,韩德勤主动亮明身份,坚持要见领导谈判,否则就赖着不走。 韩德勤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知道这次打败仗被俘,回去后日子肯定不好过,蒋介石多疑,搞不好会怀疑他投降通敌,到时候官位保不住是小事,脑袋搬家才是大麻烦。 留在新四军这边,至少暂时安全,而且他也怕新四军玩花招,等他一走就对外宣传说他是被释放的俘虏,那他在国民党内部更没脸做人了。 陈毅看穿了韩德勤的心思,干脆顺水推舟,他亲自和韩德勤谈判,双方签了一个秘密协议,协议里规定,韩德勤回去后不能再搞反共摩擦,还要设秘密电台保持联系。 作为交换,新四军承认他江苏省主席的身份,还划了一块地方给他驻扎,甚至发还了部分人枪和八万块活动经费。 谈判桌上有个细节挺有意思,韩德勤嫌分给他的地盘太小,陈毅笑着提醒他,1940年新四军刚到苏北时连个村子都没有,韩德勤听了满脸尴尬,再也不敢多要。 临走那天,新四军还设宴送行,彭雪枫把自己的斗篷都脱下来给他披上,韩德勤坐着牛车离开时,带着一百多个士兵和两百条枪,表面上风光,实际上已经被新四军这份协议牢牢拴住了。 这场看似吃亏的买卖,其实处处透着政治智慧,放掉韩德勤后,王仲廉的夹击计划自然流产,苏北局势很快稳定下来,更重要的是,这事传出去后,许多中间派人士都对新四军刮目相看。 连韩德勤这样的死对头都能容,说明共产党确实把抗日大局放在第一位,后来韩德勤回到国统区,蒋介石第一句话就是骂他饭桶,当场撤了他的军职,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省主席,从此成了政治弃子。 到了1948年淮海战役,韩德勤又被蒋介石启用,担任徐州剿总副司令,但这次他学聪明了,消极避战,甚至默许部下泄露军事情报,有华野军官开玩笑说,该给韩主席记一功。 回头看这段历史,陈毅当年的选择确实高明,真正的政治智慧不在于逞一时之快,而在于看清大势,懂得取舍,那个雨夜放走的俘虏,最后成了国民党内部的一颗钉子,这笔账算到解放战争结束,怎么算怎么值。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彭雪枫在淮北抗日根据地二三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最近《沉默的荣誉》热播,让吴石将军的故事火了。可很少有人知道,和他一样藏在国民党
【1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