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日媒揭露中国被彻底激怒的真正原因,日经新闻网周六称,中国近期出台史上最严稀土新规,其根源在于美国9月底强化的实体清单50%规则,连坐制实体清单被彻底激怒。美国将黑名单企业及其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和关联企业全部封锁,波及中国数千家企业,半导体和AI行业出口订单骤降,中国采取史上最严稀土新规作为反制。 9月29号那天,美国商务部的工业与安全局(BIS)悄悄上线了这个规则调整,业内都叫它“核弹级”的,这一下彻底打破了以前只制裁单个企业的惯例。 只要是被列进实体清单的企业,它那些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孙公司,甚至关联企业,都会被一起算进封锁范围里,像芯片设备、EDA软件、高速FPGA这些关键的东西,全给断供了。 有个叫Kharon的风控机构算过,这一下受影响的中国企业就从原来的3400家一下子涨到了上万家,半导体和AI行业是最先被精准打到的,受影响最厉害。 有一家做国产GPU设计的公司就说,本来他们排到明年第二季度的5nm流片订单,10月1号之后突然被台积电和三星一起停了,理由是“股权结构得重新调查”,之前投进去的几千万元光罩费就这么白扔了,这种损失对科技公司来说,差不多是致命的。 更让中国没法接受的是美国的双重标准。美国把这个规则的生效日期定在11月28号,却特意给自家企业和盟友留够了60天的缓冲期,让他们调整业务,偏偏不给中国企业任何商量的余地。 北京这边好几次通过外交渠道提出想对话的需求,可华盛顿那边只拿“技术问题去找BIS”当理由,随便应付一下,这种不管中国合理关切的傲慢态度,成了压垮中国耐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到底,稀土是中国有战略优势的资源,中国从来没主动把它当武器用,这是被逼到没办法了,才拿出来的正当反制手段。 10月9号,中国商务部一下子放出8份公告,直接把稀土相关的管制提到了史上最严的级别,这份被外国媒体叫做“史无前例”的新规,正好精准回应了美国的制裁逻辑。 按照商务部2025年第62号公告的内容,从稀土矿的开采、冶炼分离,到钕铁硼这类磁材的制造,再到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甚至生产线的装配调试手册,全都要纳入许可管理。 更厉害的是有条规定说“中国成分≥0.1%就得回北京拿批条”,说白了就是只要产品里沾了一点中国稀土的边,没有许可证就别想流通。 这招正好戳中了美国的软肋,稀土是半导体、军工、新能源车这些产业的“粮食”,而中国在全球稀土冶炼分离这块儿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美国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能替代的来源。 美国那边明显没料到中国的反制来得这么快、这么准。五角大楼很快就慌了,像洛克希德・马丁、雷神、通用电气这些军工巨头,一起给国会写信,说实话“现在的稀土库存只够撑14个月,替代的供应链最快也得2027年才能投产”,还急着要求把“豁免中国稀土”写进2026财年的国防授权法里。 华尔街也坐不住了,苹果、特斯拉、通用汽车的CEO,一周内两次跑进白宫,劝美国方面必须在APEC之前谈妥,不然圣诞季的iPhone和电动车都会面临缺料涨价的问题,这事儿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和选票,可不是小事。 标普全球10月12号的测算更能说明问题,如果中国的审批节奏放慢到45个工作日,美国的半导体、军工、风电、新能源车这四大行业,明年的成本会直接涨290亿美元,连GDP都会被拉低0.3个百分点。 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楚,美国想靠“股权穿透”把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路堵死,那中国就用“成分穿透”卡住美国高端制造的命脉,谁也别想自己单方面占便宜。 其实中国的反制早有准备,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对美国出口的稀土合金,比去年同期已经下降了32%,空出来的份额全被欧盟和东盟接过去了。这就意味着北京手里既有能收紧的筹码,也有拉拢中间派的空间,完全能掌握住节奏。 再看国内市场,做磁材的企业早就提前安排了出口转内销,像新能源车、风电、折叠屏手机这些产业,对国产磁体的需求特别大,价格反而稳得很,根本不怕美国那边的反噬。 说到底,美国这套把国家安全概念扩大化、搞歧视性清单的做法,本身就违反了国际经贸规则。从2024年把禾赛科技、中微公司反复列进又移出所谓的“涉军清单”,到2025年1月一下子把腾讯、华为、长鑫存储等134家企业加进黑名单,美国的打压就没停过,但这次的“50%规则”把制裁扩大到几千家无辜的企业,彻底突破了底线。 中国的稀土新规不是“被激怒后乱打一通”,而是根据事实来的精准反制,你要搞“连坐”,那我就管“源头”,说到底,维护自己国家的产业安全,本来就是主权国家该有的正当权利。
10月12日,日媒揭露中国被彻底激怒的真正原因,日经新闻网周六称,中国近期出台史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14 10:05:50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