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撬动美元霸权!铁矿石贸易暗流涌动,全球矿商排队用华结算

史鉴奇谈 2025-10-14 08:02:59

现在形势变了。在看起来无懈可击的美元帝国脚下,我们在沉默中,正在打开一条一条的裂缝。从芯片,石油,到铁矿,我们从供应链的多元化开始,正逐步推动贸易结算货币的去美元化。   这事儿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早在2020年,中国就跟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这三大国际矿商过了招,把区块链技术搬进了铁矿石跨境结算。   那会儿人民币结算的份额少得可怜,更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主要目的是把整个流程跑通理顺。没人能想到,五年后的今天,这颗当时埋下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   中国有底气这么干,最硬核的资本就是市场体量。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每年对铁矿石的需求量能吞掉全世界七成以上的海运量。2024年一年,中国进口铁矿石就达到11.6亿吨,这个数字背后,是实打实的采购话语权。   以前矿商们习惯了用美元报价结算,因为美元是全球硬通货,但现在他们发现,得罪谁也不能得罪中国这个“超级买家”。   今年上半年,淡水河谷给中国客户发的报价单里,首次出现了人民币计价的选项。紧接着力拓也跟上,宣布在上海设立的亚太区总部,专门处理人民币结算业务。   必和必拓更直接,跟宝武集团签订的2000万吨铁矿石长协合同,干脆全程用人民币跨境支付。这些动作不是孤立的,而是中国推动结算货币多元化的集中体现。   区块链技术成了这次变革的关键推手。以前跨境结算用美元,要经过SWIFT系统,中间环节多,手续费高,到账还得等好几天。现在用区块链平台,交易信息实时上链,不可篡改,从报价、签约到付款,整个流程能压缩到24小时内完成。   中钢集团的财务总监算过一笔账,单是结算效率提升和手续费节省,一年就能省下近3000万元成本。   矿商们的态度转变也很有意思。早年他们对人民币结算多少带着观望,毕竟美元用了几十年,习惯成自然。但这两年情况不一样了,人民币汇率越来越稳,加上中国推出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他们发现用人民币结算不仅没风险,还能更快拿到钱。   淡水河谷的亚洲区总裁公开说,现在人民币结算的订单,回款速度比美元快三天,资金周转效率直接提升15%。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把这种结算模式复制到整个产业链。以前铁矿石结算用美元,下游的钢铁、机械制造企业都得跟着换汇,中间要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现在从铁矿石采购到钢材出口,都能用人民币闭环运行。   比如三一重工出口到东南亚的挖掘机,已经开始接受人民币付款,而他们采购的铁矿石又是用人民币结算,一进一出,汇率风险直接对冲掉了。   澳大利亚矿企的反应最能说明问题。作为中国铁矿石的最大供应国,澳大利亚之前对人民币结算态度消极,毕竟美元结算体系下他们赚得顺风顺水。   但今年以来,澳大利亚的FMG集团率先“反水”,不仅跟中国铝业签订了人民币结算合同,还把旗下位于西澳的矿山产能,专门划出一部分用来满足人民币结算订单。   原因很简单,中国市场占了他们80%的出口份额,不跟着调整,就可能被竞争对手抢走生意。   这股趋势还在向其他资源领域蔓延。继铁矿石之后,铜矿、镍矿的人民币结算也开始起步。今年三季度,江西铜业从智利采购的10万吨铜矿,首次采用人民币跨境结算;青山集团在印尼的镍矿项目,也跟中国银行合作搭建了人民币结算通道。   这些尝试虽然规模不大,但已经形成了联动效应,让更多资源国看到了人民币结算的可行性。   美元帝国的根基不是一天建成的,动摇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铁矿石贸易里的这道裂缝,已经让大家看到了新的可能。   当中国这个“全球买家”开始用自己的货币说话,当越来越多的矿商和企业尝到人民币结算的甜头,这条裂缝就会慢慢扩大,最终变成一条全新的坦途。   现在回头看2020年那次区块链结算试水,更像是一次精准的布局。五年时间,从流程打通到规模突破,从矿商观望到主动参与,人民币在铁矿石贸易里的话语权,已经从量变积累到了质变的临界点。接下来,只需要顺着这条已经打开的道路继续走下去,美元在大宗商品贸易里的垄断地位,迟早会被撕开更大的口子。

0 阅读:94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