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的广东男孩夏勇,正咬着牙挨第五次激光洗纹身——三次下来,脸上那道13岁时纹的“保护符”快没了,可每次激光打上去,还是像烟头烫在皮肤上钻心疼。 这个2006年出生的男孩,脸上和颈部的纹身已经跟着他八年。当初他觉得纹得越凶狠,别人就越不敢欺负他,哪知道这份“保护”成了他融入社会最大的枷锁。身份证办不了,人脸识别系统总是报警,去餐厅应聘工作,经理看到他的脸直接摆手说“我们招不起你”。纹身时的一时冲动,需要用无数次的皮肉之苦来偿还,激光清洗的费用已经累计超过10万元,每一次清洗都像被火灼烧。 真正的问题在于,一个10岁出头的孩子怎么会想到在脸上纹身?夏勇从小由奶奶带大,没有见过妈妈的样子,小时候经常挨打,不小心摔碎碗或吃饭没吃干净都会被打得鼻青脸肿。他缺失的不是纹身,而是关注和关爱。那些本该由家庭和社会提供的保护,他只能自己胡乱寻找,结果找错了方向。 看看那些纹身店,法律明明规定任何企业或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可还是有不少小店照常接单。一个13岁的孩子,心智发育都没完成,法律上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都不是,纹身店却为了赚钱照做不误。云南有个案例,一15岁少年文身后反悔,家长起诉商家,法院判赔八千,理由是“未尽审慎义务”。赔偿能换回一张干净的脸吗?根本换不回。 夏勇的故事不是个例。研究显示,未成年犯文身比例高达5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达到83%。这些孩子很多是追星、跟风,或者觉得文身很酷,不用被家长管着。纹身成了他们寻求自我认同和归属感的方式,却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影响一生。公务员、军人、警察这些职业对面颈部文身都有严格限制,很多普通工作也会因此拒绝应聘者。 夏勇现在通过短视频平台记录清洗过程,坦言“想让更多孩子看到,一时冲动可能毁掉一生”。他在最新视频里说:“纹身洗得掉,但青春和机会洗不掉。别让‘想保护自己’变成‘想洗掉自己’”。社会学家指出,青少年纹身现象背后,折射出心理防御机制缺失与价值观偏差。 真正需要清洗的,或许不是孩子们的脸,而是我们整个社会对困境青少年的忽视。家庭关爱缺失、学校引导不足、商家唯利是图,这些环节的漏洞最终由一个孩子用疼痛来弥补。夏勇预计再洗两次就能基本清除纹身,计划未来从事设计工作。可下一个“纹面少年”又会在哪里出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这就是自取其辱的下场吗?有个在外打工的男子,在广东结识了一位同样在广东打工的姑
【7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