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马占山宣布向日本投降,顿时国内上下骂声一片,然而在受降仪式上,马占山竟以不识字为由,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一个月后,他更是从日本人手里骗走2000万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马占山,1885年出生在河北丰润一个普通农家,少年时家境贫寒,早早辍学给地主放马,生活困顿,因一场误会,少年马占山被地主责罚后愤而出走,从此踏上流浪生涯,年少时他曾短暂流亡于绿林,生活磨练了他的胆识和灵活的头脑,1905年,他听说招安政策,于是投身正规军旅,这才正式开启了军人生涯。 在军队里,马占山兢兢业业,从基层一路做到骑兵军长,他不像许多将领出身名门望族,却凭借打拼获得信任,多年来,他带兵修筑营寨,训练骑兵,积累了丰富的边疆防守和作战经验,这个背景,使他既有草根的朴素和敏锐,也具备在复杂环境下灵活应对的本领。 1931年秋,东北沦陷危机骤然爆发,九一八事变让整个东北陷入动荡,各地军政要员有的弃城而逃,有的甚至倒向日军,而马占山,这位并不显赫的将军,却临危受命,接下黑龙江省主席重任,彼时东北形势极为危急,日军步步进逼,国内外舆论关注。 面对强敌,马占山展现了不同寻常的担当,日军兵锋直指嫩江大桥,意图进攻齐齐哈尔,完全控制黑龙江,马占山判断这是东北的最后防线,果断下令烧毁桥梁,毁掉桥孔,切断敌人机械化部队的进攻路线,他带着不到三千守军,迎战六千多日军,装备、火力都极其悬殊,但他沉着应对,让士兵等待日军逼近才开火,巧妙利用地形,充分发挥步兵作战优势。 江桥抗战打响,枪声与炮火交织,几昼夜激战,守军死守阵地,日军虽装备精良,仍伤亡惨重,马占山的顽强抵抗,成为“九一八”后中国军队首次大规模抗日行动,振奋全国士气,江桥一役,不仅打出了东北军人的血性,也令马占山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社会各界自发支援抗战,工人学生争相购买以他命名的香烟,以示支持。 江桥战后,部队弹药、粮草极度匮乏,援军迟迟不到,日军却不断增兵,东北抗战力量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面对持续的压力和包围,马占山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他决定接受伪满政权的“黑龙江省长”职位,表面归顺日本,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无数人将他视为“汉奸”,甚至老部下也愤怒离去。 马占山的“投降”,在舆论中成为巨大丑闻,报纸猛烈抨击,街头甚至出现焚烧他画像的激烈抗议,但表面风光的伪官场背后,他在暗中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每当日方催促他签署归顺协议,他总以不识字为由推脱,甚至十多次拒绝签字,关键文件总是推给日本顾问审阅,日常工作中装傻充愣,尽量不留下直接证据。 在“伪官”岗位上,马占山没有真正交出实权,他利用职权,通过各种渠道,将武器、弹药和银元等重要物资悄然转移至黑河一带,准备随时东山再起,同时,他安排可靠人员协助大批士兵“失踪”,实际上是将他们秘密送往抗日义勇军,日本人虽然察觉异常,却一直未能掌握实质证据。 终于,在日军警惕稍有松懈的时刻,马占山带着两百余亲信突围出城,重新集结抗日力量,到达黑河后,他高举义旗,公开宣布反正,利用此前积攒的物资和兵力,连续发动对日军的袭击,收复安达、青冈等多座县城,有效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这一系列反击行动出乎日军意料,日本人恼羞成怒,连续调集三个师团围剿。 面对强敌,马占山没有选择硬拼,而是灵活转为游击作战,部队分散隐蔽于民众之中,日军围剿时则暂时避让,待敌退去后再聚集发动伏击,哪怕身处极度困境,甚至靠生吃黄豆坚持数日,依然顽强不屈,这一系列斗争,充分体现了他的智勇与韧性。 但敌我力量悬殊,终究难以长久坚持,1932年冬,因叛徒出卖,部队主力在富裕县遭伏击,损失惨重,马占山只得率残部退入苏联,留下军旗埋在白桦林下,然而他并未放弃,始终关注东北抗战局势,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再度反击。 抗战胜利后,马占山几度申请重新上阵,但未获国民党重用,在各大历史转折时刻,他都坚定站在民族大义一边,西安事变时,他第一个签名支持联共抗日,全国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出任东北挺进军司令,协助八路军守卫西北,在关键时期将物资支援友军。 解放战争末期,北平和平解放前夕,马占山虽身患重病,仍奔走劝说傅作义放弃抵抗,以避免城市毁灭和百姓遭殃,他不仅以民族大义为重,也始终将百姓安危放在首位,北平最终和平解放,他的努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马占山没有忘记曾经的苦难,抗美援朝爆发时,他主动请缨前线,但因身体原因被婉拒,1950年,他因肺癌去世,弥留之际叮嘱子女务必追随共产党,建设新中国,他的后事由李济深亲自主持,安葬于八宝山。 信息来源:抗日英雄马占山:幼年上山落草 曾任伪满军政部总长——中新网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4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