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搞笑了!美国大豆终于找到了盼望已久的买家,中国禁止买入美国的大豆之后,他们把大

顾议史实 2025-10-13 17:42:32

太搞笑了!美国大豆终于找到了盼望已久的买家,中国禁止买入美国的大豆之后,他们把大豆转向印尼和越南,让这些东南亚国家来大量采购美国的大豆   大豆卖不出去,特朗普急得直跳脚,中国市场不买账,美国农民的仓库都快堆成小山了,谁来接盘?现在,美国总算逮住了新“盟友”。   印尼和越南,签了几十亿美元的订单,总统办公室一片欢腾。但你以为这是生意兴隆?别太早下结论,背后的门道才刚刚开始。   中国不买美国大豆了,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2023年开始,中国对美农产品采购明显降温,尤其是大豆这一项。   美国农民急了,特朗普更急,农业州可是他的重要票仓,要是豆子卖不出去,选票也就飘了。   于是,美国把目光瞄准了东南亚,印尼、越南成了“救火队员”,印尼一步到位,把美豆关税从32%砍到19%,还答应每年进口200万吨;越南也不含糊,直接签了个大单,价值超过14亿美元。   看上去热闹非凡,实则是“被逼营业”,东南亚国家并没有突然间就爱上了美国大豆,而是在美国的强烈推动下“配合演出”,这种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贸易转向,就像是给美国大豆临时找了块“遮羞布”。   别以为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美国大豆到了印尼、越南这边,真正头疼的才刚开始,运输成本飞涨,从美湾港口运到亚洲,每吨运费都干到了80到100美元,一艘船还得排队进港,港口费另算,这还没算上时间成本。   而且,美国大豆的“脾气”也不太好,越南养殖户吐槽,美豆榨出来的豆粕不太适合他们的饲料配方,用了之后鸡长得慢、蛋下得少;   印尼那边也遭了罪,饲料厂得重装生产线,搞得像是重新装修一样,投入成本蹭蹭涨。   这些问题让买家心里直打鼓,嘴上答应得爽快,心里早已经在打算盘找替代品,结果就是,巴西和阿根廷的订单蹭蹭上升,美国这边的“喜讯”看起来更像是短暂的止疼药。   印尼和越南虽然答应采购,但也没把全部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印尼一边买美国大豆,一边火速和巴西谈判;越南也在琢磨怎么用本地豆粕做替代,大豆订单签的是双赢?其实更像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国家还反过来给美国提条件。印尼直接要求美国取消港口附加费,越南也表达了对贸易政策的不满。   不难看出,东南亚国家已经不是任人摆布的小角色,它们越来越讲究性价比和供应链安全。   这场“大豆交易”表面上是美国的胜利,实际是东南亚国家在用灵活的策略保护自身利益。美国想靠政治压力长期绑定这些新买家,恐怕太天真了。   特朗普是个生意人,但国际贸易不是拍脑袋做生意。靠政治手段强推出口,看起来风风火火,实际上是饮鸩止渴。暂时性的采购协议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美国大豆的供应链不适配、品质不稳定、成本又高。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市场体量不是印尼和越南能比的。中国每年进口8000多万吨大豆,美国若失去这一市场,想靠东南亚填补缺口,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短期内,特朗普可以拿这些协议去向选民邀功,但农民们是真正感受到市场变化的人。如果几个月后订单缩水、价格下跌,那些曾经热烈欢迎特朗普的农业州选民,还会不会继续支持他,恐怕说不准。   美国大豆的新买家看起来热情似火,实则各怀心思,背后是政治压力、市场规则和供应链现实的多重博弈。   印尼和越南只是临时接盘,真正的市场重建,需要的是尊重市场规律,而不是靠外交施压。   特朗普政府要想稳住农业票仓,不能只靠“签单秀”,更要解决“卖得出、用得好”的实际问题,否则,美国大豆的故事,还得继续上演“谁来接盘”的闹剧,笑话没完没了。 信息来源:越南计划自美增加30亿美元农产品进口——中国农业网

0 阅读:123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