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将军说:“1万多日本人,面对19万东北军发动‘9.18’事变,我们有将近超过敌人20倍的军力,却在短短两天丢掉奉天,一星期丢掉辽宁,2个月内让东北沦陷……为什么我们要抗美援朝,这般屈辱的历史就是最好的解答!”振聋发聩! 1931年的东北军确实称得上家大业大,留守东北的兵力其实不止19万,算上公安和警察部队得有20多万,而关东军满打满算才1万多人,兵力对比快到20:1了。 装备更是拿得出手,光沈阳一地就有262架飞机、3091门各种火炮,还有11万多支步枪机枪堆在仓库里,坦克装甲车也有上百辆,论硬件比日军阔气得多,可这些家当最后全成了日军的战利品,跟送上门的快递没两样。 九一八当晚的北大营就是最刺眼的例子,驻守的第七旅是东北军的模范旅,足足7000多人,装备齐整,而进攻的日军才800人,连零头都不到。可当日军炮弹炸响时,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含泪传下的命令却是“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都可听其自便”,因为身在北平看京剧的张学良联系不上,没人敢擅自做主。 结果7000人的精锐部队被几百日军追着打,日军只付出几十人伤亡就占了营地,天亮时沈阳城就换了旗帜。更荒唐的是,日军一周内连下辽吉两省,两个月吞了整个东北,东北军要么缴枪要么跑路,只有黄显声带领的公安总队打了场像样的巷战,剩下的都成了“旁观者”。 这哪里是打仗,分明是拱手让人,18亿多的官方财产被抢,几十年攒下的家当一夜清零,这种屈辱是刻进骨子里的窝囊。 但就是这份窝囊,反倒把中国人的血性给逼了出来。仅仅19年后,同样是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中国人的腰杆彻底硬了。 抗美援朝时的装备差距比九一八还悬殊,美军手里是当时世界最顶尖的家伙,1200架飞机在天上横行,300多艘舰艇在海上堵截,地面部队每个师就有140多辆坦克、959门火炮,1名作战士兵配13个后勤兵伺候,打起来炮弹跟不要钱似的,三年投了330万吨弹药。 反观志愿军,初期连一架作战飞机、一辆坦克都没有,一个军的火炮才522门,还不如美军一个师的一半,7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仅190余门,弹药总共才消耗25万吨,通信设备更是少得可怜,一个军的无线电话才69部,连美军一个师的零头都不够。 可就是这样的差距,志愿军愣是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上甘岭战役里,美军调集6万多人、300多门大炮、170多辆坦克,对着不到4平方公里的山头狂轰滥炸,把山头削低了两米,可志愿军守了43天,打退900多次进攻,最后硬是没让美军前进一步。 长津湖更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里,志愿军穿着单衣单鞋,啃着冻成石头的土豆,却把美军王牌陆战一师堵在死胡同里,冰雕连的战士们直到冻死还保持着冲锋姿势。 这些战士好多都是东北人,他们心里都憋着九一八的气,知道这次再退,家乡就又要遭难,所以拿着老旧步枪也敢跟坦克拼,抱着炸药包就敢往敌群冲。 美军永远想不通,为什么装备差成这样的军队就打不垮。他们不知道,九一八时东北军散的是人心,蒋介石搞“鸵鸟政策”,觉得能“大事化小”,张学良也误判了日军野心,下了不抵抗命令,部队没了主心骨,再好的装备也没用。 而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聚的是骨气,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战士们抱着“保家卫国”的信念,知道身后就是鸭绿江,过了江就是家,退无可退。 就像杨靖宇当年在东北密林里跟日军周旋,饿了吃树皮、渴了喝雪水,直到牺牲胃里都没有一粒粮食,这种精神传到了志愿军身上,成了比坦克大炮更厉害的武器。 从九一八到抗美援朝,不过十几年时间,中国军队的装备没追上美军,可精气神翻了天。19万打不过1万,不是输在武器,是输在没骨气;拿着劣质武器能跟世界第一强国掰手腕,不是赢在装备,是赢在敢拼命。 九一八的屈辱像根刺,扎在中国人心里,逼着我们明白软骨头换不来和平,只有自己硬气了,别人才不敢欺负。 抗美援朝就是对那段黑暗历史最响亮的回应:以前你们能轻易占我们的地,现在就算拿着最好的武器,我们也能把你们打回去。这种从屈辱里爬起来的血性,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底气。
最近《沉默的荣誉》热播,让吴石将军的故事火了。可很少有人知道,和他一样藏在国民党
【11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