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

青衫栀幽音 2025-10-11 19:55:25

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村民居然端来一碗猪食,没想到,何家庆不仅没生气,甚至接过那碗猪食,泪流满面的吃了起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何家庆出生在安徽安庆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做板车工人,母亲早逝,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从小便深知教育的重要,始终坚持用知识改变命运,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何家庆养成了坚韧不拔的品格。   在何家庆的记忆里,那个贫困的时代并没有妨碍他追求梦想的脚步,高考时,他的学费由老师、同学和社会各界帮助凑齐,而他则用满腔的热情和勤奋回报这一份厚爱,他知道,国家和人民给予的机会,注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他从未放松对学业的追求,最终考入安徽大学,成为了一名植物学的专业学生。   大学毕业后,何家庆留在了学校,成为了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他一直保持着对自然的好奇和对科研的执着,通过不懈的努力,他逐渐认识到大别山这一片几乎无人问津的土地,藏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大别山的植物,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农民致富的植物,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立志要用自己的知识帮助这些山区的人们脱贫。   在80年代,何家庆凭着微薄的工资,省吃俭用,终于攒下了去大别山考察的费用,穿着简陋的衣服,背着满满的背包,他开始了那段艰苦的考察之旅,每天都要翻越一座座山,踏过一条条河,亲自采集植物标本,认真记录每一项数据,这段路程不仅是他科研之路的起点,也是他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光之一。   随着考察的深入,何家庆的观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大别山的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魔芋这种耐贫瘠、耐阴的植物,它在贫困山区能够生长得很好,而且具备很高的经济价值,他意识到,魔芋有可能成为这些山区脱贫致富的关键,于是,他决定将自己所学的植物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农业生产技术,帮助农民改善生活。   何家庆的这项工作并没有一帆风顺,1990年,他被调任为绩溪县副县长,这也是他首次进入政府部门,但他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那种脚踏实地、深入一线的工作方式,刚到县里,他就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开始了对当地植物资源的调查,为了掌握更多的植物知识,他亲自走遍了所有的山区,摸清了每一块土地的土壤状况,并不断与当地的农民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境。   在绩溪,他一方面推进魔芋的种植,另一方面也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农业技术培训,他不仅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帮助农民提高收入,还亲自下田,给农民示范如何种植魔芋,如何利用这些植物改善他们的生活,通过不懈努力,魔芋产业在绩溪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大幅提升,何家庆也因此被誉为“魔芋大王”。   1998年,他决定将自己在绩溪的成果推广到全国,尤其是西南地区那些更加贫困的山区,为了这一目标,他几乎倾尽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踏上了前往西南的旅程,那一年的西行,何家庆走遍了八个省,行程长达三百多天,足迹遍布大大小小的村庄和山区,路上,他不仅遭遇了天灾人祸,还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   有一次,何家庆在一户村民家中乞讨食物,得到的却是一碗猪食,他没有生气,反而含泪将这碗猪食吃完,他从这碗猪食中看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也看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在那段时间里,何家庆吃过无数次这种简陋的食物,也曾多次因身体不支而倒在路上,然而,每当他遇到困难时,总有一些当地的村民伸出援手,给他提供食物,带他走出困境。   何家庆的西行,不仅仅是一次学术考察,更是一场与贫困作斗争的战斗,他走遍了西南的许多贫困山区,用实际行动教农民如何利用魔芋致富,如何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力,他带着魔芋的种子、种植技术和致富的希望,走进了千家万户,帮助他们脱离贫困,走向更好的生活。   何家庆的身体却在这漫长的旅程中逐渐垮掉,几次身体不支,他几乎倒下,但每一次都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他的身体被长期的艰苦跋涉和劳累所摧残,最终在2019年,他因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尽管如此,何家庆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那片他耕耘过的土地上,他的科研成果和扶贫事迹,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信息来源:一本日记 走近“布衣教授”何家庆 2019-11-01 11:15:00来源:央广网

0 阅读:47
青衫栀幽音

青衫栀幽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