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纣王听信了苏妲己的话,杀死了姜桓楚的女儿,也就是姜皇后,使得纣王非常担心姜桓楚会来报仇。不得已,纣王听从了费仲的建议,要把四大诸侯一起召集来,随便找个理由一起杀死,从而自认为天下就能安定了。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人已经提前知道了自己的命运,那就是西伯侯姬昌。 对此,在书中第十回《姬伯燕山收雷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姬昌跪下答曰:“今日天子诏至,孩儿随演先天数;内有不祥七载罪愆,不能绝命。方内事外事,俱托文武。国政付於伯邑考,孩儿特进宫来辞别母亲,明日欲往朝歌。” 从上面这段描写咱们可以看出,西伯侯姬昌在去朝歌之前,就已经通过先天数知道了自己将会有七年的灾难。 可是当他到达朝歌之后,在见到另外三位大诸侯的时候,他却没有提到任何的关于灾难的事情。 甚至当东伯侯得知自己的女儿惨死之后,要和纣王进行理论的时候,姬昌依然没有任何的提醒。 这能说明,姬昌和另外三位诸侯的关系是好的吗? 这是西伯侯,那么南伯侯鄂崇禹呢? 对此,在书中是这么写的: 崇侯虎听文王之言,不敢动手,不提防被鄂崇禹,一酒壶劈面打来,正打崇侯虎脸上。崇侯虎探身来抓鄂崇禹,又被姜桓楚架开,大喝曰:“大臣厮打,体面何存?崇贤伯夜深了,你睡罢。崇侯虎忍气吞声,自去睡了。 由此咱们可以看出,在纣王的统治之下,四大诸侯的关系实际上并不是像咱们想象的那么好! 当崇侯虎气呼呼的离开之后,剩下的三个人又开始在一起喝酒聊天,其中西伯侯姬昌听到了一个不利于他们的消息,那就是纣王要杀了他们。 其中,还让姜桓楚知道了自己女儿惨死的经历。 在这个过程当中,西伯侯姬昌只是想着如何帮助姜桓楚去和纣王讲理,却没想到要依据自己所精通的先天数来告知姜桓楚将来的吉凶!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姬昌不告知姜桓楚将要大难临头,确实是一个自私的表现! 其一,一旦姬昌告诉了姜桓楚所面临的危险,那么姜桓楚就会马上离开朝歌,回到自己的领地带兵攻打纣王。如此一来,夺取纣王天下的人,就有可能是东伯侯姜桓楚而不在是他的西岐了。 其二,就是因为姬昌在临来朝歌之前,其母亲也叮嘱他要见机行事。因为一旦透露,就会有性命之忧,这一点在后来的故事当中就体现出来了! 所以,从整体上来说,姬昌是有理由自私的,就算姬昌和其他三位诸侯的关系再好,在涉及到生命安全的时候,还是要首先考虑自己的性命的!
226年,魏文帝曹丕重病垂危,临死前他声嘶力竭喊道:“我要见母亲,我要见母亲。”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