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罗斯帝国军队被迫在其领土上作战,但大部分俄国领土没有被发

小理寺看全世界 2025-10-11 09:53:59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罗斯帝国军队被迫在其领土上作战,但大部分俄国领土没有被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网络(或已在战争中被破坏),因此积极利用俄罗斯帝国西部省份丰富的河流网络成为了必要的需求。通过航运,可以迅速向河流沿线部队运送弹药和增援,疏散伤员,登陆部队,并为军队提供迅速的火力支援。 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帝国军队计划组建三个内河装甲分队,每个分队内包括三艘炮艇、六艘侦察艇、六艘巡逻艇和信使艇以及四艘配备舷外发动机的扫雷艇。舰艇设计其中一项要求是能够通过在铁路进行运输。 装甲巡逻艇的设计工作由西蒙诺夫上尉负责,从1915年4月20日开始,共耗时一个半月。这些艇采用了平底船体,螺旋桨受到隧道式结构保护。根据技术任务书要求,吃水深度为0.61米,使该艇能够在俄罗斯西部的浅水河流中作业。 吃水深度的限制要求对装甲防护进行精心设计,根据受保护部位的重要性和倾斜装甲的应用,装甲厚度分别为6毫米、5毫米以及4至3.5毫米。设想是,用作装甲的铬镍钢应能在150步、200步和500步的距离上抵挡步兵型莫辛-纳甘步枪的子弹。 为保护船员免受弹片伤害,舵舱内部和机枪塔内衬有毛毡。舵舱的前观察窗装有铰接式装甲护板,舷侧和艇尾的射击孔则用盖板封闭。在座舱和舵舱两侧设有带翻盖座椅的储物箱,装甲艇尾舱内存放着两个镀锌燃料罐。 在结构上,艇首部存放着船具,装甲舵舱内布置了舵轮和一台85马力的斯特林汽油可逆式发动机。舵舱上方装有一个装甲旋转炮塔,配备一挺7.62毫米机枪。机枪的最大仰角为+35°,备弹量为2000发,分装在8条弹带中。 所有18艘装甲巡逻艇均在美国订购,因为在俄罗斯制造这些舰船并不划算——考虑到需要为它们从国外购买发动机,且俄罗斯国内工厂的订单已经饱满,无论在成本还是时间上都不划算。通信艇和扫雷艇则决定通过采购获得。 这批装甲巡逻艇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俄内战的战斗,在卫国战争爆发前,苏联红海军仍保有部分该型巡逻艇。在卫国战争中,装甲巡逻艇也参与了部分战斗,其中,“BK-36”和“BK-37”号巡逻艇甚至参加了柏林战役的进攻行动。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小理寺看全世界

小理寺看全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