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说真教育#据报道,由史学家易中天担任编剧和监制的国庆档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正在热映。据易介绍,其动画电影的内容主要来自《三国志》和《后汉书》,与《三国演义》完全没有关系,他希望给观众一个全新的曹操、袁绍和刘协的人物形象。有人问历史题材动画电影相比神话题材市场和受众都受限,易表示“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这是继易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三国,特别是《易中天中华史》出版后,又一项个人的创新创造之举。
我很欣赏作为学者,尤其是文史类专家的易先生。最欣赏他的创新创造精神,而这正是我们,尤其是学界所缺乏的。以《易中天中华史》为例,易以全球视野,采用当代史观与非传统写作手法,用侦探小说式推理和文学化叙事重构、解读历史,内容涉及中西文明对比及制度演变等,书中语言通俗生动,可读性极强,当然也因部分考证、判断是否合理等引发学界争议,然创新创造从来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更不是现成标准和既有概念的,唯此才可能创新。
由此,我想到我正在不少地方进行的讲好校园创新故事活动。一说到教育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马上就有人认为是中高考的高分学生和各种竞赛的获奖者,这当然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而除这之外的更多的学生完全有可能成为创新拔尖人才。关键是,教育者的人才观、创新观和育人理念要变,要跟上时代潮流和人才选拔的需求。
易中天的史学研究、孟京辉的话剧市场和郭德纲的德云社,无疑都是这个时代的创新创造之举,值得教育界研究、学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