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网今天(10月9日)报道:“加拿大一家游乐园威胁要对30头白鲸实施安乐死,此前其向中国珠海赠送这批动物的请求遭到加拿大政府的拒绝。” 实际情况则是该游乐园经营困难,又因为长期圈养已失去海洋生活能力,所以加方游乐园决定将30头白鲸卖给珠海长隆海洋公园,但被加拿大海洋渔业部长(图2)以违反法律为由叫停。她告诉记者说,“我从白鲸的眼神中看出,它们不愿去中国,所以只有将它们实施安乐死”(图3)。所谓的安乐死即将30条鲸鱼饿死,此前已经死亡19头。 最近,加拿大一家游乐园和三十头白鲸的命运,成了网络上一个让人揪心的话题。BBC中文网报道说,这家游乐园因为想把白鲸送到中国珠海的请求被政府拒绝,竟然威胁要对它们实施安乐死。 这听起来像是一场动物与政治的博弈,但当你深入了解,会发现事情远比标题要复杂和沉重得多。 这家名为Marineland的游乐园,坐落在加拿大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旁,曾经是无数家庭欢乐的海洋。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它却面临着严重的经营困境。游客数量的减少,高昂的维护成本,让这个庞大的乐园步履维艰。而园里那三十头白鲸,更是成了甜蜜的负担。 它们在人工池子里生活了太久,早已丧失了在海洋里独立生存的本能,放归大海等于直接送死。对游乐园来说,继续饲养它们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几乎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他们找到了一个看似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白鲸卖给中国的珠海长隆海洋王国。长隆财大气粗,设施先进,似乎能给这些白鲸一个安稳的“下半生”,同时也能让Marineland获得一笔急需的资金,解燃眉之急。 然而,这个计划在半路上被一个关键人物踩下了刹车。加拿大海洋渔业部长乔伊丝·默里亲自出面,以违反本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为由,强硬地叫停了这笔交易。 她的理由,却让整个事件蒙上了一层更加奇特的色彩。面对媒体的镜头,这位部长说出了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我从白鲸的眼神中看出,它们不愿去中国。” 这句话瞬间引爆了舆论。一个国家的政府高官,用如此感性甚至有些玄学的理由来干预一笔商业交易,这背后究竟是出于对动物福利的极致关怀,还是掺杂了其他不为人知的考量?人们开始猜测,这三十头白鲸的命运,已经不仅仅是它们自己的事了。 随着交易的告吹,Marineland的耐心似乎也耗尽了。他们抛出了那个最让人不寒而栗的词——“安乐死”。但这个“安乐死”并非我们想象中那种无痛的、人道的方式。 根据一些知情人士透露,所谓的安乐死,就是停止喂食,让这些巨大的生灵在饥饿和绝望中慢慢死去。这已经不是 euthanasia(安乐死),而是彻头彻尾的饿死。 更令人心碎的是,在这次风波之前,这个乐园里已经有十九头白鲸因为各种原因相继离世。这个数字,让“安乐死”的威胁显得格外真实和残酷。 这三十头白鲸,就这样被夹在了中间。它们是商业利益的牺牲品,是政治博弈的筹码,也是人类伦理困境的缩影。它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也无法选择回归故里,甚至连被“卖”到哪里都不能由自己决定。 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圈养它们,是对天性的禁锢;放生它们,是对生命的漠视。 而那位部长从“眼神”中读出的“不愿”,究竟是一种真实情感的传递,还是人类自身情感的投射?我们无从知晓。 这起事件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海洋动物表演产业背后普遍存在的困境。从加拿大的Marineland到中国的长隆,巨大的商业利益背后,是无数被圈养的海洋精灵。 它们用天生的“微笑”面孔取悦着观众,但它们的眼神里,是否真的藏着快乐?这个问题,或许没有标准答案。 现在,这三十头白鲸的生命悬于一线,它们的未来取决于多方力量的拉扯和博弈。游乐园的底线在哪里?政府的决定是否会动摇?公众的声音能否改变它们的命运?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面对这样一场复杂的困局,你认为谁应该为这三十条生命负责?又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人道”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外媒曝出惊人消息!10月9日,英国经济学人刊出消息称,中国曾试图鼓励朝鲜进行市场
【97评论】【113点赞】
脱壳的蜗牛
把这个女部长也安乐死吧。我从它的眼神里看出来它是有厌世倾向的。它不想活了就满足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