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人被2万叛军围三月,乾隆都要办丧事了!他认定3000清军必亡!谁知叶尔羌

靖江的过去 2025-10-10 12:22:30

3000人被2万叛军围三月,乾隆都要办丧事了!他认定3000清军必亡!谁知叶尔羌河畔,兆惠靠削木为箭、挖粮充饥,竟在2万叛军围困中创造奇迹? 乾隆23年冬,内侍捧着加急军报叩响殿门时,乾隆正对着案头 “兆惠危” 三字的朱批发呆。 这位从笔帖式做起的满洲将领,此刻正被叛军围在叶尔羌河畔的黑水营。三千里外的求救信,让他陷入沉思。 乾隆没料到,这份军报会改变他对生死的看法。他立刻下令,晋封兆惠为一等公,让礼部筹备追悼仪式。 这不是草率决定,是按战场常理推断。黑水营仅三千多清军,大小和卓叛军两万之众,已围困三月,粮草弹药快耗尽,根本不可能活着出来。 但生死往往有意外。 兆惠陷入困境是在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他带清军从伊犁南下,本想奇兵突袭叶尔羌。 叛军挖开河堤放水,清军营地成了沼泽。士兵退守沙丘时,挖出回民藏的一百六十石陈粮。 后来煮马鞍皮革充饥,总兵高天喜的战马被砍去第四条腿 —— 不是为吃马肉,是取马皮做盾牌。 这种绝境中的办法,正是兆惠能撑过百日围困的关键。 黑水营的夜晚,总有说书人的声音穿过寒风。士兵围坐火堆旁,听艺人讲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 的故事。 有老兵突然问:“要是岳爷爷在这儿,会怎么破局?” 众人沉默,兆惠的亲兵举火把照向主帅。这位五十多岁的将军,正用匕首削木头做箭,脸上是战场磨出的硬朗。 他抬手指向星空:“岳帅北伐时,金人的营帐也这样灯火通明。破局不在打仗,在人心。” 三天后,这话得到印证。叛军引叶尔羌河水灌营,清军早在下游挖好沟渠排水。 回兵射来的铅弹很密,士兵劈开营地旁的胡杨林,从树干里挖出几万颗弹丸反击。 最困难时,士兵挖深井得泉,还在冻土里发现回民先祖藏的粟米窖。 这些事在《啸亭杂录》有记载,但史书没写:兆惠每天到营门安抚伤兵,连战马死了都亲手掩埋。 这种将帅与士兵一条心的气度,让清军在绝境里仍有强凝聚力。 乾隆的追封令传到前线时,兆惠正在营帐写血书。他知道朝中有人指责他孤军深入,但更清楚退兵就是全军覆没。 这位打过准噶尔战役的老将,明白西域打仗的关键,不是杀多少敌人,是能不能震慑人心。 他派五名信使突围求救,三人成功逃出。其中一人带伤跑千里,到阿克苏见富德时,手里还攥着半块干硬马肉 —— 那是兆惠分他的最后口粮。 转机在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富德带三千援军冒雪赶路,在呼尔璊和叛军打了五天五夜。 这时阿里衮带六百骑兵突然赶到。清军左右夹击阵势一成,叛军顿时乱了阵脚。 黑水营里,兆惠听着火炮声判断援军方向。他突然下令全军备战,士兵起初不解。 直到东南方火光映红天空,大家才知是富德的部队到了。 这场突围战是军事奇迹。清军内外夹击,叛军前后受敌。 大和卓波罗尼都中枪坠马,小和卓霍集占慌逃西边。 兆惠和富德见面时,手握着手在雪地里大笑三声。笑声里有死里逃生的痛快,更有心意相通的默契。 乾隆闻讯,连夜撤销追封令,改封兆惠为武毅谋勇一等公,还在《御制诗》写道:“围解万里远,怀纾午夜频。将军诚善守,天意本先仁。” 黑水营之战的影响,远不止打赢一场仗。它让乾隆彻底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更让天山南北正式归入大清版图。 战后,兆惠因旧伤复发早逝。乾隆亲自写祭文,称 “文襄” 谥号实至名归。 其实兆惠的困局早有缘由。乾隆二十年清军平定准噶尔时,解救了被囚的大小和卓。朝廷让波罗尼都回叶尔羌管旧部,霍集占留伊犁掌教务。 可霍集占参与阿睦尔撒纳叛乱失败后,逃到南疆说服哥哥反清。乾隆二十三年兆惠南下平乱,沿途阿克苏、乌什等地主动归顺。 十月十三日,兆惠听说城南有叛军牧群,想带千名骑兵夺补给逼叛军出战。刚过黑水桥,桥就塌了,仅四百人渡河。 叛军五千骑兵、一万步兵立刻围上来。激战中,兆惠战马被打死,换马继续打。总兵高天喜增援,最终壮烈牺牲。 此战百余名清军阵亡,数名高级将领殉国。叛军随后修高台箭楼,把黑水营围得严实。 兆惠当时有两条路:突围回阿克苏,或死守黑水营。他知部队疲惫,突围保不住重伤战友,最终决定留下与将士共存亡。 他还上书请罪,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乾隆没责怪,反说是自己指挥的问题,还给将士论功行赏稳住军心。 被围期间,兆惠夜里带小股部队出击,拆毁叛军九座高台。吓得小和卓撤回高台守军,只能单纯围困。 说书人讲的《说岳》故事,成了士兵的精神支柱。再饿再冷,听着岳飞事迹,就忘了眼前苦难。 正是这种上下一心的坚守,加西域各民族支持,才让这支孤军等到援军。 兆惠一生功绩卓著,参与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之乱,为大清收复一百九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占当时国土六分之一。 他死后追封太保,入太庙,在紫光阁功臣榜排第二,仅次于傅恒。这位从笔帖式起步的将军,用一场绝境坚守,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