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对华发起报复,能源部长瓦伊丘纳斯声称:不允许在能源设施中使用中国制造的零件,并声称中国“仍然对立陶宛能源安全构成威胁”。 立陶宛和中国本来的关系,本来也没啥大仇恨,可自从2021年立陶宛允许台湾设所谓代表处,北京那边就火了,直接经济制裁,贸易卡脖子。维尔纽斯这边呢,也不服软,转头抱紧美国和欧盟大腿,各种反制措施层出不穷。到2024年,这矛盾升级到能源安全层面,立陶宛直接立法,禁止中国设备远程接入他们的太阳能、风电和电池存储系统。 先说说这个禁令的具体内容吧。2024年11月,立陶宛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电力法》修正案,针对装机容量超过100千瓦的太阳能电站、风力发电场和储能设备,明确规定,不能让那些被视为国家安全威胁国家的制造商远程操控。名单上,中国稳稳当当排在首位。这意味着,中国厂家生产的逆变器、控制系统啥的,不能再通过云服务或软件,随便调参数、开关设备。为什么挑100千瓦这个门槛?因为立陶宛全国加起来,超过千个这样的项目,有些已经在用中国货了,但新项目从2025年5月1日起,必须加装额外防护墙。旧的呢,到2026年1月前,得逐步替换信息管理系统。能源部直言,这不是全面禁中国设备,而是针对远程访问的漏洞,防止潜在的黑客入侵或数据外泄。 这事儿纯属立陶宛单方面发难吗?其实不然,它得放在地缘政治大棋盘上看。立陶宛夹在俄罗斯和欧盟中间,能源一直敏感。过去依赖俄罗斯电网,现在好不容易2025年2月和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一起,正式脱钩俄系,接入欧洲大陆同步系统,花了大把钱和技术。就在这节骨眼上,谁敢让外国势力钻空子?中国被列为威胁国,不是空穴来风。立陶宛的国家安全战略里,早把中国列进去了,理由是贸易战后,北京的报复性关税,让立陶宛出口受阻上亿欧元。更深层呢?是担心供应链被卡,能源转型半途而废。立陶宛野心不小,国家能源气候计划到2030年要装5.1吉瓦太阳能,现在光伏板九成靠中国进口,逆变器也多是中国产。要是突然断供,成本蹭蹭上涨,项目延误,民众怨声载道。 再说说那位能源部长,1982年生,维尔纽斯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毕业,早年就在能源部混,2016年第一次当部长,推动波罗的海国家电网独立。现在2024年12月又复职,到2025年8月短暂调整后,9月重回岗位。10月初,他公开表态,说中国对立陶宛能源系统还是威胁,绝不允许中国零件进能源设施。这话听着硬邦邦,但你想想,他为啥这么刚?一方面,新政府想和中国缓和关系,外交部长都放话要正常化,可能源安全不能让步。Vaičiūnas直说,球在中国那边,但立陶宛的底线不动摇。另一方面,国际风向也帮腔。美国2025年5月爆出,中国逆变器里藏“幽灵机器”,能偷偷通信,能源官员开始重估风险。欧盟光伏供应链九成中国货,捷克情报局也警告,别用中国太阳能逆变器。爱沙尼亚外情报头子更狠,说不ban中国科技,就可能被北京敲诈。 这禁令落地后,立陶宛自己也得咽苦果子啊。他们刚在2025年2月启动800兆瓦时储能招标,欧盟批了1.8亿欧元补贴,目标建1200兆瓦时新储能。可供应商得避开中国,价格至少涨15%。本土和欧盟厂家蜂拥而上,但技术瓶颈明显,风电场维护得用本地逆变器,测试端口得反复校准。立陶宛总太阳能装机到2023年底才1.165吉瓦,现在加速转型,缺了中国部件,进度得打折。民间呢?工业联合会老总Vidmantas Janulevičius早抱怨,中国软件在欧洲光伏到处用,ban了等于自断臂膀。但政府咬牙坚持,Vaičiūnas说,安全第一,短期成本换长期独立。 说实话,立陶宛市场小,巴掌大点儿地,出口额有限。中国光伏巨头如华为、阳光电源,早被欧盟反倾销调查盯上,立陶宛这禁令,顶多隔靴搔痒。全球看,欧洲太阳能理事会估算,欧盟200吉瓦光伏连着中国逆变器,相当于200座核电站。这下子供应链大洗牌,中国企业得赶紧多元化,推本地化生产或转战美洲。可对中国能源出口整体,蚊子叮大象,疼归疼,不致命。反观立陶宛,能源部长还暗示,住宅太阳能也可能扩展禁令,那老百姓屋顶面板得愁了。
立陶宛对华发起报复,能源部长瓦伊丘纳斯声称:不允许在能源设施中使用中国制造的零件
义气先义
2025-10-10 00:23: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