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骗了所有人,真实的日本远比你想象的更加可怕,我们要打起警惕。 最近这些年来,不少人一谈起日本,第一反应就是“日本消失”、“日本无欲望社会”,他们过去的三十年,是“失去的三十年”。 然而,日前,日本人再获诺贝尔奖,更是揭开了日本的真面目:日本并不是真的那么举步维艰。 自1949年以来,包括日裔学者在内已有22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2000年后的获奖者多达14人,涵盖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理学等关键自然科学领域,这与日本政府2001年提出“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形成鲜明呼应,这种科研产出的井喷绝非偶然,而是长期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 日本的可怕之处,藏在产业链的绝对话语权里。在半导体领域,尽管整机制造环节面临竞争,但日本在核心材料和设备上仍牢牢占据垄断地位。 制造芯片的19种主要材料中,日本有14种位居全球第一,其企业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的份额高达52%。九州“硅岛”聚集着200 多家相关企业,信越化学和SUMCO的硅晶圆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28%和25%,东京应化工业则垄断了半导体用光致抗蚀剂的主要市场,这些隐形优势让全球芯片产业都难以脱离其供应链支撑。 在机器人领域,日本更是全球产能核心,2022年其机器人产量占全球46%,安川电机、发那科等企业的技术标准至今仍是行业标杆。 能源技术布局更显日本的长远野心,作为氢能领域的早期布局者,日本在2011至2020年间申请的氢能相关专利逾14万项,丰田、本田等企业用大量专利构建起氢能车技术护城河,涵盖生产、储存、应用全链条。即便在全球竞争加剧的今天,其在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上的积累仍具备强大的技术出口潜力,这种对未来能源赛道的把控能力,远非“停滞”二字可以概括。 而外界眼中的“经济低迷”背后,是日本庞大的海外资产支撑。仅日本农林中央金库一家的资产管理规模就达8400亿美元,而日本作为美国国债最大海外持有国之一,即便2024年4月减持375亿美元后,持仓仍高达1.1503万亿美元,这种资本调度能力彰显其深厚的经济底蕴。 更值得警惕的是军事领域的突破,2025年度日本防卫预算敲定为 8.7005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专门列支169亿日元采购远射程反舰导弹、585亿日元研发高超音速导弹,还计划投入2832亿日元建设用于军事探测的“卫星星座”,所谓“反击能力”的构建已从纸面走向实质部署。 从科研产出到产业控制,从能源布局到军事扩张,日本用看似平淡的表象掩盖了其稳步推进的战略野心,那些被“失去的三十年”遮蔽的实力,恰恰是最需要警惕的隐藏威胁。
美国无权无势的普通人,真实的生活现状是怎样的?
【7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