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黎明的父亲得了肠癌末期,黎明当即发誓:“如果父亲能康复,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行善!”结果奇迹发生了。他父亲的病情好转了起来,奇迹康复。而黎明也说到做到,兑现他的承诺。 1993年,在香港的玛丽医院的走廊上,27岁的黎明拿着他父亲的诊断书 ,他的父亲黎新生刚被确诊为肠癌末期,这时的他正躺在病房里面,整个人虚弱的连睁开眼都费劲。 黎明这个时候刚刚的凭借一首《对不起我爱你》走红,但这个时候他没有了舞台上的光环,只有着无助和不知所措,这时黎明就默默发誓“如果父亲能康复,我愿用一生行善回报。” 命运或许给他开了个玩笑一样,他的父亲在下了多次的病危通知书之后,他的病情竟然真的有所好转,在半年之后的复查当中,医生在看着影像报告反复确认他竟然奇迹般的康复了,这个时候,黎明就知道他的承诺也该兑现了。 黎明于是在这之后开启了他的慈善之路,1993年秋,他主动联系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得知中国内地还有着几千万的儿童面临着小儿麻痹症的威胁时,立即决定发起了筹款计划。 这个时候的他演唱会正场场爆满,却还是抽出了半年的时间在香港北京等地举行了将近20多场的慈善演出,并且将得到的所有收入都捐了出去。 他为了获得更多的捐款,这位歌手发下了自己所有的身段,在香港举行了一场慈善晚会,他主动提出了只要捐款30万就能够和他一起同台合唱,甚至在面对富商们钢筋锁喉的捐款条件时,他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而他表演完之后只是笑着说没事。 甚至在1994年在义卖马拉松上,他带着签名唱片在街头上卖,从铜锣湾一直到尖沙咀,一站就是站8个小时。 1995年这场持续了三年的消除脊髓灰质炎计划终于完成,筹集的 350 万美元为 8000 万儿童购买了疫苗糖丸,这个行为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受益人数最多的慈善活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表彰他的贡献,破格任命其为全球首位华人国际青年特使。 黎明的慈善也不只是筹款这一种行为,1999 年,他加入香港公益金筹募委员会,从表演者转型为决策者,主导策划了爱心接力计划,将善款覆盖至老人照护、残障帮扶等 14 个领域。 为了确保每笔资金都能够花到正确的地方,他甚至每年抽出两个月时间去实地考察:在甘肃山区,他踩着泥泞山路探访失学的孩子,并且当场决定资助当地建校;在云南艾滋村,他与患病儿童同吃同住,用吉他弹唱驱散他们的恐惧。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黎明连夜取消巡回演唱会,组织圈内好友举办爱与希望的表演,筹得的 9000 万元善款全部用于灾区学校重建。 更难得的是,他亲自押送物资前往汶川,在废墟上搭起临时的教室,握着孤儿的手承诺会一直来看他们。 这个承诺他坚守了十年,每年都会匿名探望受助儿童,直到孩子们长大成人也不知这位的真实身份。 再后来,他的公益版图不断扩大:2010 年牵头成立 黎明慈善基金,专注儿童教育与医疗救助;2016 年香港仓库大火后,他匿名捐款 50 万帮助殉职消防员的家属;2020 年新冠疫情初期,利用国际资源协调了几百万件防护服驰援武汉。 2019 年,53 岁的黎明参与跑 100 层楼梯挑战赛,尽管中途膝盖旧伤复发,但他还是咬牙坚持完成,最终筹得 310 万善款。 在赛后的采访中,他罕见提及父亲:“父亲后来常说,那场病让他看懂了生命,也让我找到了比唱歌更重要的事。” 此时黎新生已安享晚年,每次看到儿子的慈善新闻,都会感到非常的骄傲。 这种善意如同种子,在时光中生根发芽,曾经受到帮助的甘肃女孩后来考上师范大学,在给黎明的信中写道:“您让我知道,被光照亮过的人,也要成为光。” 如今的黎明已淡出公众视野,但慈善从来都没停止,他的基金会仍在资助着数几千名贫困学生,每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仍能看到他带领市民关灯的身影。 从病房走廊的誓言,到实现承诺时跨越山海的行为,黎明用三十年时光证明:真正的奇迹从来不是绝症康复的偶然,而是把一句承诺活成一生信仰的坚守。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太多的承诺都沦为口头说说,而黎明却用三十年的时间,将一句绝境中的承诺,变成了刻在骨子里的责任,他的这种行为提醒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递善意的人,无论是一句温暖的话语,还是一次小小的帮助,只要坚守初心,持续传递,都能汇聚成照亮人间的力量。
诺奖专家说癌症能治患者眼里亮了光一问价格那光又暗下去都说免疫治疗是希
【2评论】【1点赞】
做个实际又现实的人
输谁都不能输刘德华,最后连郭富城都打不过赌气不领奖,四大之中人品最差,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