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美国游客涌入中国,回国后坦言:客观对比,中国比美国强多了 自2023年起,

豌豆大说法 2025-10-07 17:45:46

一些美国游客涌入中国,回国后坦言:客观对比,中国比美国强多了 自2023年起,中国持续优化入境政策,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逐步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等便利措施,为外国游客赴华旅行打开便利之门。 政策红利快速显现,据携程等旅游平台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平台上外国游客赴华订票量同比大幅增长,中国的吸引力正通过游客的亲身经历不断释放。 当不少美国游客真正踏上中国土地,这里的日常场景常给他们带来直观冲击。 在成都的火锅店,有美国游客注意到邻桌客人熟练使用手机扫码支付,不禁感慨与美国仍广泛使用的传统POS机相比,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度和便捷性令人印象深刻。 体验中国高铁时,更让他们惊叹于高效与速度——从北京到上海约1300公里的路程,高铁仅需4个半小时即可抵达,最高运营时速达350公里。 交通领域的差距不仅体现在高铁上。公开数据显示,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4万公里,而美国的高铁规划长期停留在推进阶段,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高铁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同样对比鲜明,上海地铁运营里程超800公里,北京地铁也达到700多公里,这些线路普遍整洁有序、准点率高,与纽约地铁部分站点设施陈旧、拥挤且偶有延误的状况形成差异。 治安环境是美国游客频繁提及的亮点,有美国夫妇在成都宽窄巷子游玩时,曾将手机和钱包留在餐桌上去拍照,返回后发现物品完好无损,他们坦言“这在美国很难放心尝试”;另有游客在乐山大佛景区不慎遗失装有钱包、护照的夹克,向当地警方报案后,仅3小时就接到民警通知——物品已找到,还被专程送到住宿地点。 中国较低的暴力犯罪率,尤其是几乎为零的枪击案,更让习惯了校园枪击案新闻的美国游客感到安心。 除了基础设施与安全环境,中国丰富的文化体验也让外国游客着迷。 从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吃到各具风味的地方菜系,川菜的麻辣、粤菜的鲜香等多元口味,远超许多美国游客的预期。 有外国游客调侃,“中国对钱包和体重都不太友好——好吃的太多,不知不觉就花了钱、长了肉”。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真实体验与部分美国媒体的报道存在偏差。 此前,《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曾宣称中国经济“步履蹒跚”,但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同期美国GDP增速为1.6%,事实与部分媒体的负面描述形成反差。 这种偏差的产生,既与少数美国政客通过抹黑中国转移焦点有关,也源于部分媒体为吸引流量刻意制造负面话题的倾向,长期下来导致不少美国民众对中国形成片面认知。 如今,越来越多美国游客回国后,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用亲身经历打破偏见。有美国夫妇制作对比视频,将美国部分街道的坑洼路面与中国平坦整洁的马路、美国公共交通的偶发延误与中国高铁的分秒必准、美国日常消费的现金或卡支付与中国路边摊的扫码付款并置,直观呈现差异。 加州一名高中历史老师则在课堂上播放自己在中国拍摄的视频,让学生看到真实的中国课堂、社区服务中心和公共交通。这种“民间外交”正逐步弥合被扭曲的认知鸿沟。 当然,客观来看,中国并非在所有领域都优于美国。美国在科技创新、高等教育、文化产业多样性等方面仍保持显著优势,各国均有自身的发展特色与优势领域。 但越来越多美国游客通过亲身体验意识到,中国并非部分媒体描绘的“封闭落后”形象,而是一个高效有序、充满活力且持续进步的社会。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些来自民间的真实分享,比任何宣传都更具说服力。 它们不仅让更多美国人开始质疑部分媒体的片面报道,也激发了更多人赴华亲眼看看的兴趣,为中美民间交流搭建起更真实的桥梁。 信息来源: 环球网 美媒:美国游客在中国旅行一个月,留下七个深刻印象

0 阅读:44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