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说丘吉尔毁掉了英国? 因为大英那时候其实选择很多,就不说投降这种话了,凭大英 400 年的积累,完全可以慢慢跟德国耗下去的,但丘吉尔急了怕了,选择了以大出血的方式求来了美国人! 1940年法国投降后,希特勒给英国递了根“和平橄榄枝”,意思大概是:“咱别打了,我保证不欺负你,”英国人也跟着热血沸腾,靠着雷达预警和“本土作战”的优势,硬是在不列颠空战里扛住了德国2600多架战机的狂轰滥炸。 这场仗确实牛,但代价也大得离谱,英国国债翻了三倍,从“借钱给别人花的土豪”变成了“欠一屁股债的穷光蛋”。 更坑的是,为了拉美国入伙,丘吉尔在1940年用西半球8个海军基地99年的租借权,换了美国50艘老掉牙的驱逐舰。 后来珍珠港事件一爆发,美国自己就跳进战场了,英国这波操作等于白送战略据点。 二战打完,英国的“帝国清单”直接成了“破产清单”:印度、缅甸、埃及这些核心殖民地全跑了,苏伊士运河危机里还被美国和苏联联合揍了一顿,英镑也从“世界钱老大”变成了“二流货币”。 丘吉尔想搞个“三环外交”重振帝国威风,结果因为实力不够,全成了嘴炮。 更气人的是,丘吉尔战时天天骂共产主义,战后为了冷战又得跟苏联死磕,政策摇摆得像风中蒲公英,工党政府倒是实在,搞国有化、建免费医疗,结果丘吉尔的保守党被骂成“只顾打仗不顾老百姓死活”。 最讽刺的是,他当年批判苏联“专制”,结果英国自己因为没钱,只能听美国的话,活成了“美国的小弟”。 丘吉尔的“神操作”里,最招黑的得属这三件事: 1.跟德国死磕到底:他拒绝张伯伦的“绥靖政策”,非要双线作战,有历史学家说,要是1940年英国跟德国妥协,说不定能像一战后那样保住殖民地,可丘吉尔非要“硬刚”,结果帝国体系崩得更快。 2.对美国“跪舔”过头:为了拉美国参战,他提前把战略利益送出去,却没意识到美国早想当“世界老大”,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把英国经济拴在了自己裤腰带上,英国从“帝国”变成了“跟班”。 3. 跟苏联“死对头”:丘吉尔看不上苏联,第二战场拖到1944年才开,1946年他喊出“铁幕演说”时,英国早没了跟美苏平起平坐的底气,有学者猜,要是英国当时联苏制美,说不定能当“第三极”,结果…… 说丘吉尔“毁掉英国”,其实有点冤,他确实是帝国最后的“守门人”,但也是帝国崩塌的“推手”,他的硬气和远见在战争时救了英国,可战后那套玩法早过时了。 从历史大势看,英国完蛋是多重原因:殖民地要独立、美国要崛起、两次世界大战把欧洲打成废墟……丘吉尔只是这场大变局里的“关键配角”,不是“罪魁祸首”。 他的保守政策让社会矛盾更尖,对殖民地的强硬加速了独立,对美国的依赖让英国没了自主权,但这些决策背后,是帝国想在变局里“挣扎求生”的无奈。 或许,英国人骂丘吉尔“毁国”,更多是发泄对战争代价的不满,战后英国人看着满目疮痍的家、还不完的债和缩水的帝国,总得找个人背锅——而丘吉尔这个战时英雄,刚好成了“最佳替罪羊”。 但历史会证明,帝国的崩塌是时代潮流,不是一个人能左右的,丘吉尔的伟大和争议,恰恰因为他既是帝国黄昏的见证者,又是想用最后一点光照亮黑暗的“孤勇者”。
为什么总说丘吉尔毁掉了英国? 因为大英那时候其实选择很多,就不说投降这种话了,
掘密探索
2025-10-07 14:53:21
0
阅读: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