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比特币,美股持续大涨,十年期美债上涨0.89%,汇率市场剧烈波动,美元指数

天天纪闻 2025-10-07 09:47:13

黄金,比特币,美股持续大涨,十年期美债上涨0.89%,汇率市场剧烈波动,美元指数即使在重大利好消息的支撑下,也强了不到24个小时。其原因,就是美国市场正在进行“贬值交易”。   当前美国市场的所有反常波动,核心就一个。大家都在忙着抛售美元资产,这场席卷市场的"贬值交易"早已不是秘密。   2025年8月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就像一盆冷水浇在美元多头头上: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4%,年通胀率飙升至2.9%,创下今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通胀加速上行。   就是这组数据,成了压垮美元信用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触发了黄金、比特币、美股的同步大涨,就连十年期美债收益率都跳涨了0.89%,而美元指数即便靠着重大利好消息短暂提振,撑死了也没熬过24小时就打回原形。   先说说美元指数那尴尬的"一日游"行情。所谓的重大利好消息,无非就是就业市场看似还撑得住的表象,但明眼人都清楚这是"虚胖"。   虽然名义工资有小幅上涨,但剔除2.9%的通胀后,8月实际工资增幅仅0.7%,创下一年多来的新低。   市场早就看透了这种"兴奋剂效应"——利好消息就像给美元打了针强心剂,但药效一过,通胀高企和实际购买力缩水的现实就会加倍反噬。   就像2008年次贷危机前的就业繁荣假象,表面光鲜的背后早已是千疮百孔,美元指数的短暂走强不过是资本出逃前的回光返照。   再看那些涨疯了的资产,黄金和比特币的同步大涨绝非偶然。黄金作为传统抗通胀利器,在2.9%的通胀率面前简直是如鱼得水,尤其是住房和食品这类刚性支出价格的持续攀升,让黄金的避险属性被无限放大。   而比特币之所以能跟黄金同频共振,关键在于它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小众投机品,如今成了机构投资者眼中的"数字黄金"。   当市场意识到美元的购买力每天都在缩水,无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黄金,还是去中心化的比特币,都成了资金躲避贬值风险的诺亚方舟。   更有意思的是美股,按理说经济面临"通胀高企"与"就业降温"的双重打击,股市本该承压,但实际却是科技股引领的结构性行情如火如荼。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在美元贬值预期下,资金总得找个去处,与其拿着不断缩水的现金,不如投向那些能通过技术壁垒抵御通胀的科技巨头,就算实体经济降温,只要企业能维持盈利增长,股市就有继续上涨的动力。   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0.89%这个信号更值得玩味,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本质上是市场在用脚投票。债券收益率和价格成反比,收益率跳涨意味着大量投资者在抛售美债。   为什么抛?因为通胀预期上来了,谁愿意拿着固定收益的债券看着本金被通胀啃噬?   更关键的是,美国政府债务高企的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在美元贬值预期下,美债的信用背书正在被削弱。   投资者心里跟明镜似的,现在持有美债不仅要承担通胀风险,还要担心未来美元贬值带来的汇兑损失,与其这样不如趁早抛售,转向黄金、比特币这些硬通货,或者干脆冲进股市博一把高收益。   这种资产轮动的背后,是整个市场对美元资产定价体系的重新评估,"贬值交易"已经从预期变成了实际行动。   深究这场"贬值交易"的根源,美联储的政策困境难辞其咎。为了应对就业市场降温,美联储一直在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以通胀换就业",但结果却是通胀失控而就业市场依然不容乐观。   CNN的报道说得很透彻,大规模驱逐移民导致劳动力短缺,大量农作物无人采摘,直接推高了新鲜水果蔬菜价格;关税政策调整又让机票、速溶咖啡、衣物等商品价格"蹭蹭上涨"。   这些政策失误叠加在一起,让通胀陷入了"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更要命的是,美国经济的产业空心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实体经济降温与股市繁荣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结构性矛盾让美元的内在价值不断被侵蚀。   当全球资本意识到,美元霸权的根基正在动摇,这场"贬值交易"就成了必然结果,不是短期市场波动,而是全球资本对美元体系重新定价的开始。   现在再看汇率市场的剧烈波动,就完全能理解了。美元指数月线级别的头部形态已经非常明显,就算偶尔出现利好消息,也改变不了长期下行的趋势。   投资者不再相信美元的"硬通货"神话,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加速抛售。反观黄金,已经突破了历史关口,比特币也站稳了关键价位,这些都在印证着市场对美元贬值的预期。   这场"贬值交易"就像一场无声的投票,每个投资者都在用资金表达对美元信用的态度。   当美国政府还在为就业数据沾沾自喜时,市场已经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靠印钱和宽松政策维持的经济繁荣注定不可持续,美元的贬值之路恐怕才刚刚开始。

0 阅读:39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