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美不结盟,一起瓜分世界,去全球收割红利,反而让其他国家坐收渔利,左右逢源?其实答案很简单,中美以前就是这么干的,拖到今天才撕破脸,靠的不是谁太弱,而是彼此的战略定力太强。 过去几十年,中美经济合作那叫一个紧密。从上世纪70年代末建交开始,双边贸易额从不足25亿美元起步,到2025年前7个月已经达到3372.24亿美元,尽管同比下降12%,但这规模还是1979年的上百倍。美国企业看中中国的大市场和劳动力资源,大举投资设厂。中国则借此引进技术,推动工业升级。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大幅降低,美国公司蜂拥而入,波音、通用电气等在华业务快速扩张。中国从简单加工转向供应链核心,港口货物吞吐量激增,工厂生产线日夜运转。 这种合作让全球经济受益匪浅。拿苹果手机来说,设计在美国,但零部件全球采购,最终在中国组装。到2025年,苹果前200供应商中,约84%在中国建厂,大陆企业占24%。特斯拉上海工厂更典型,2024年产量超过95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到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成为特斯拉唯一增长点。这些例子说明,中美一度像合伙人一样,共同推动全球贸易增长,中国出口额占世界份额稳步上升。 可中国发展太快了,超出美国预期。从世界工厂升级到创新大国,高铁里程到2025年达到5万公里,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基站数到2025年5月末达448.6万个,普及率超75%。 华为就是活生生例子,2019年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芯片供应中断,但快速推出鸿蒙系统,到2025年7月,HarmonyOS 5终端数量突破1000万。中国企业通过国产替代,化解压力,继续前行。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拓展朋友圈。一带一路倡议成效显著,到2025年上半年,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占总值51.8%,进口占比接近54%。最不发达国家享零关税待遇,贸易额持续增长。中国提供基础设施援助,帮助伙伴国连接市场,实现互利共赢。反观美国,推动印太战略,拉拢日本、澳大利亚搞小圈子,在韩国部署导弹系统。东盟国家一边参加美国军演,一边与中国签RCEP,贸易额增长9%。美国加征关税想压制中国,但到2025年前5个月,中国对美出口占比虽降至约9.6%,但整体出口仍创历史新高。 美国企业反而成本上升,叫苦不迭。 说到底,中美不结盟是因为外交理念水火不容。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结伴而不结盟,强调互利共赢。美国搞美国优先,通过联盟维护霸权。这种分歧让双方保持克制,避免直接对抗。其他国家从中获益,越南承接制造业转移,印度吸引苹果投资,欧洲一边卖设备给中国,一边跟美国谈碳中和。全球格局像吃瓜大赛,中美较劲,小国左右逢源。 中美博弈源于战略定力,谁都不愿先让步。美国放不下世界警察架子,中国不愿再当打工仔。未来,这种拉锯还将继续,但通过对话管理分歧,在气候变化等领域找合作点,能实现稳定发展。两国互动影响全球,需要智慧处理,确保和平共处。
明牌了!难怪欧洲慌了中美不再对抗,美国收关税,中国搞自由贸易,各赚各的小钱钱,
【3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