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2岁的毛主席突然说:功德林里的国民党战犯,都放了算了,这些人一个不杀,人家放下武器25年啦! 说起这些国民党战犯,得从他们的来路讲起。黄维这人,1904年生在江西贵溪,早年进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又读陆军大学特别班,步步高升,当上国民党第12兵团中将。抗日时期他打过仗,但更多精力花在内战上。1948年淮海战役,黄维的兵团推进到双堆集,被解放军围住,总攻发起后部队溃败,他本人落网。被俘时,黄维还保持着军人的架子,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后,起初死活不配合改造。每天就那么坐着,材料扔一边不看,别人学他不学,典型硬骨头。其他像王耀武、沈醉这些,早些年就慢慢适应,王耀武1959年就特赦出去了,沈醉爱记些劳动小事。黄维呢,肺结核和关节炎折腾得他不成人样,咳嗽时按胸口,拄拐杖走路都费劲。管理所没放弃,给他请专家,买国外药,他这才有点松动,开始听课做笔记。但他那股子倔劲儿,在所里出名,别人变他还背后说风凉话。 这些战犯进功德林时,年纪都不小了,平均六十多岁,关了二十多年,日子过得其实不苦。管理所让他们劳动,但将军们哪干过农活,除草拔苗是家常便饭,小战士在一旁看着直乐。时间长了,他们也上手了,吃自己种的菜觉得香。沈醉后来写回忆,讲那些老家伙捧着大白菜笑眯眯的样子。黄维起初把学习材料当厕纸用,还振振有词,说物尽其用。对批判蒋介石的文章,他一口咬定是抹黑,淮海战役的责任推得干净。这样的态度,让改造工作费劲。管理所坚持人性化照顾,没用高压,慢慢磨。黄维病重时,专家会诊,药从国外运来,他吞药后开始认真了。其他战犯也差不多,刚来时落差大,嘴上说凤凰不如鸡,心里堵得慌。但劳动和学习一结合,很多人就转过弯来。 1975年春天,这事终于有了转机。2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问起功德林情况,秘书一汇报,他没多想,就批了:都放了吧,人家放下武器25年了,一个不杀。秘书赶紧记下,传给周恩来、华国锋、邓小平等人。他们开会讨论,都同意。关押本是为改造思想,不是杀身,这些老头子年纪大了,没威胁,继续关着浪费资源。3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293名战犯特赦。这是第七次特赦,黄维在列。管理所接到通知,赶紧准备,每人发100元生活费,恢复公民权。衣服选蓝军便服,华国锋亲自过问。黄维听到时,还躺在病床上,护士一说,他坐起来问清楚。其他战犯在操场散步,管理人员宣布,大家停下脚步,低声议论。 这份决定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毛泽东早说过,战犯百姓不知,杀之何益。改造27年,这些人社会影响力没了,放出去给他们机会,也显示国家格局。黄维这样的顽固派,以前上课发呆,东张西望,现在病后开始点头回应。沈醉他们早适应,劳动时弯腰干活,脸上沾泥。特赦前,管理所清点物品,分发新衣。黄维试穿时,拉拉衣领,扣纽扣。整个过程井井有条,没乱子。决议一出,全国通报,战犯们列队走出大门,提着包,步入社会。华国锋安排欢送仪式,工作人员挥手。 特赦后,大多数人留在大陆,安享晚年。领补助,享医疗,亲眼看国家变样。黄维当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月工资180元,去长江大桥看,扶栏杆观察江水和车流。成昆铁路通车,他坐火车,握座椅看隧道山峦。政协给他安排住所,他放行李,整理书架。沈醉写回忆录,记将军们拔草误伤苗,战士教他们重做。杜聿明他们也回归社会,重建生活,虽有精神压力,但政策包容。华国锋重申既往不咎,让人安心。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顺风顺水。10人申请去台湾,到了香港等五个月,蒋经国那边拒了。张铁石68岁,在酒店自缢,遗书写不累及子女。杨伯涛在美国晚年,打电话念叨落叶归根。黄维回江西老家,站在方志敏墓前沉默。那些留在大陆的,发挥余热,当文史专员,研究水利啥的。黄维设计黄河治理方案,还行。整体看,这次特赦处理历史遗留,宽容比惩罚有力。 功德林关押国民党战犯27年,改造出不少变化。黄维从死硬到接受,靠的是细致照顾。特赦时,他大呼毛主席万岁。其他人也一样,劳动学习磨平棱角。放出去后,他们见证发展,长江大桥、成昆铁路这些工程,颠覆过去认知。少数想去台湾的,碰壁后滞留香港,结局凄凉。但政策一视同仁,没报复。
1975年,82岁的毛主席突然说:功德林里的国民党战犯,都放了算了,这些人一个不
纯纯的妹妹
2025-10-05 21:33:58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