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毛爷爷在重庆谈判时的照片。 身边抱着孩子的美女似曾相识燕归来。 我党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0-02 22:44:05

1945年,毛爷爷在重庆谈判时的照片。 身边抱着孩子的美女似曾相识燕归来。 我党著名外交人才龚澎。 1945年,毛主席在城里谈判,城外的枪声一阵阵地传来,谁也说不准这和平能谈几天。 但曾家岩那幢小楼,还是热热闹闹的,门口总有外国人来回穿梭,警察、特务、记者、翻译,屋里挤得像个菜市场。就在这堆人当中,有一个年轻女人穿旗袍走得笔直,说话轻轻的,声音一出口,全场都安静了。 龚澎,她叫这名字的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以后外交部的发言席上,会有她那么长时间的身影。 这个人,生得不凡,家世更不寻常。1914年生在日本横滨,父亲是搞革命的,早年和蒋介石还是同学,后来干脆一起去日本留学;母亲那边是黄兴的亲戚,外头人一听都知道这家人不简单。 她家从上到下都觉得,女孩子不该只是读书写字、做饭带娃,要能顶得起事。姐姐龚普生后来成了驻爱尔兰的大使,也是当年唯一的女大使。你看这种家里,出来的人不锋利也难。 十九岁,龚澎进了燕京大学历史系。 那会儿的北平,乱是乱,但学校里的空气还带点讲理的味。 她个头高挑,说话不紧不慢,穿着得体,还讲得一口好英语,常有人在背后说她是“校花”。但她从来不把那当回事。 她对那些来送情书的男生没兴趣,倒是对报纸上写的国事眼睛发亮。 1935年“一二·九”那年冬天,她冲在学生队伍最前头,喊得嗓子都哑了。 后面有特务举着警棍冲上来,她愣是没退。 接着,她还参与组织了个记者会,把日本人的罪行翻译成英语,一五一十地讲给外国记者听。 那是她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当翻译,也是第一次站在政治漩涡的风口。 她本来叫龚维航,“维航”听着文气。 可那时候她改了名,叫“龚澎”,取“波澜壮阔”那个“澎”,她说人不能活得太平,得有点风浪,有点气势。 1938年,她到了延安。 那会儿延安条件苦,住窑洞、点煤油灯,饭里全是糠。可她没抱怨,一边学马列理论,一边帮人翻译资料。 她还翻译过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算是那一批知识分子里最早接触国际表达方式的人。 没多久,组织让她去了《新华日报》,然后调去了重庆,进了周恩来坐镇的南方局。 曾家岩50号,就是当年的“周公馆”。 楼不大,进去得弯腰低头,四处是堆得满满的文件和电报,空气里总是夹着墨水和烟的味。 这里是中共跟外部世界打交道的窗口,外国记者、外交官、国民党官员,都在这里碰头。而龚澎,几乎成了这里的门面人物。她翻译、联络、答记者问,还得盯着有没有人在会议里设陷阱。 她说英语从不磕巴,反应也快。 有一回,英国大使卡尔主持记者会,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她当场补充证据,把国民党那些遮遮掩掩的事讲得明明白白。 当时在场的外国记者纷纷点头,说这姑娘不光英语好,脑子也转得快。 美国记者爱泼斯坦说她“沉着、热情,像老外交家”;费正清更是直接称她是“新闻界最厉害的女人”。这些评价不是客气,而是她真做到了。 她不光代表中共发声,她本身就成了一个能和外国人对话的窗口。甚至有外国记者听说她可能被特务盯上,还自发帮她放哨。有的干脆说,她是“阴暗地下室里开出的一枝花”。 那几年她也谈了恋爱,1943年,在周恩来的撮合下,她和乔冠华结婚。 俩人都是干外交的,一个写文章能顶一排机关枪,一个说话像刀子又像丝绸,谁看了不说门当户对。毛主席还打趣,说他们是“双飞燕”。 这种搭配,在那个年代很罕见,更别说两人后来还一同走上外交舞台。 1949年,龚澎35岁,被任命为外交部新闻司首任司长,也成了新中国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这职位不轻,得面对一堆记者,还得时刻盯紧口风。每一句话都要斟酌,每一个措辞都得跟上中央的节奏。她把这活儿干得滴水不漏。 出访的时候,她总是站在领队身边,一手拿着笔记,一手翻文件,眼神不飘、不躲、不慌。 1954年,日内瓦会议开幕,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会议。 龚澎带着厚厚的资料,出现在中外记者的视线里。 记者会那天,她面对三百多个记者,一字一句,把中国立场说清楚讲明白。有人故意挑刺,她也不怒,用事实怼回去。她讲话不带情绪,语速稳,声音也不大,但全场鸦雀无声。那场记者会之后,不少外国媒体开始单独提到她的名字,说这是“中国新面孔”的代表。 这之后几年,她随团出访的次数越来越多。 1963年,周恩来出访亚非十四国,在阿尔及利亚的一个记者会上,有人要求采访周恩来但要中国出钱,她当场顶了回去,说:“我们不需要这种恩赐。”一句话,让对方哑口无言。 这就是龚澎。她知道什么时候该让,什么时候该硬。她不怕得罪人,也不怕被误解,只怕国家的声音说得不清楚。 1970年9月20日,她去世,五十六岁,正是一个人最能发光的年纪。 龚澎的一生,不算长,也不算顺。 但她做的事,没人能抹去。她不是舞台中央的主角,却是那个替国家站话筒的人。 她让全世界听见了中国的声音,也让中国知道了,发言人不只是个“念稿的”,还是一个桥梁,一个挡风的人。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