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正式宣布了 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危机逼近,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每天有大约75万联邦雇员被迫休假,国会预算办公室那边有数据,每天有大约75万联邦雇员被迫休假,每天的薪酬成本高达4亿美元,这个数字,确实不小。 4亿美元听着像个飘在报表上的冰冷数字,但落到每个被迫休假的联邦雇员身上,都是压在肩头的生活重量。这些人里,有每天凌晨守在机场安检口的工作人员,有在国家公园维护设施的管理员,也有帮低收入家庭审核社会福利的办事员——他们不是拿着高薪的政客,只是靠月薪还房贷、付孩子学费的普通人,一旦停摆,他们就得面对“无薪待命”的窘境,甚至有人要提前透支信用卡才能撑过这段日子。 翻翻历史就知道,这种“政治闹剧”不是第一次上演。2018年底到2019年初,美国政府曾停摆35天,创下历史最长纪录,当时国会预算办公室事后测算,仅那一次停摆就给美国经济造成了110亿美元的损失,其中30亿美元直接打了水漂,再也无法挽回。更扎心的是,那次停摆期间,超过80万联邦雇员要么无薪工作,要么被迫休假,有单亲妈妈在社交平台晒出空空的冰箱,说“不知道下一顿给孩子吃什么”,还有老人因为社保审核延迟,连处方药都差点断供。 现在这场逼近的危机,本质上还是两党博弈的老戏码。一边要在国防预算上加码,一边盯着民生支出不肯松口,国会山的政客们在谈判桌前唇枪舌剑,却没人真正抬头看看那些等着工资过日子的联邦雇员,他们嘴里的“预算分歧”,说到底是权力分配的较量,可代价却要让几十万普通家庭来扛。 更值得琢磨的是,这4亿美元的日薪成本背后,还有看不见的连锁反应。国家公园一旦关闭,周边依靠旅游业生存的小镇马上就得“断粮”;社会安全局的审核流程一停,等着救济金的弱势群体就得排队苦等;甚至连气象部门的监测工作都可能受影响,极端天气预警的效率都会打折扣,这些隐性的损失,可比账面上报出的数字更伤人。 说到底,政府停摆从来不是简单的“财政问题”,而是把民生当筹码的政治懒政。75万雇员的焦虑,几十亿的经济损失,在政客的博弈里仿佛成了可以牺牲的“小事”,可他们忘了,政府存在的意义,本是为普通人兜底,而不是让普通人成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快讯!快讯! 美国正式宣布了 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危机逼近,国会预算办公
小小海棠花
2025-10-01 11:10:2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