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古巴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越发僵硬,美国更是想要绝对的掌握住古巴,而这一切都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30 15:30:54

1962年古巴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越发僵硬,美国更是想要绝对的掌握住古巴,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古巴已经研究出了导弹,要是能彻底制作完成那么就不会在被美国掌控了。 古巴,就那么个小岛,离美国佛罗里达海岸最近的地方才150公里不到,天气好的时候,没准都能互相瞅见。可就在这么个“后院”里,出了个铁了心要跟美国对着干的卡斯特罗。1959年,他带着一帮兄弟闹革命成功,把亲美的巴蒂斯塔政权给掀了。 美国当时就炸毛了。为啥?因为卡斯特罗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搞国有化,把美国公司在古巴的糖厂、炼油厂全收归国有了。于是,各种小动作就开始了。先是经济上卡脖子,不买古巴的糖。古巴扭头就抱上了苏联的大腿。 美国一看,文的不行,就想来武的。1961年,中情局策划了个猪湾事件,组织了1500多名古巴流亡分子,想搞个突然袭击,推翻老卡。结果呢?三天不到,这帮人就被古巴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千多人当了俘虏。这下美国脸丢大了,不仅没成功,还赔了6200万比索的药品和食品才把人赎回来,成了史上头一回给战争赔款。 卡斯特罗也明白,光靠自己肯定扛不住,必须找个更硬的靠山。于是,他跟苏联的赫鲁晓夫一拍即合。 真正的风暴在1962年来了。美国U-2侦察机飞到古巴上空,拍回来的照片让白宫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苏联正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核导弹!这些玩意儿,每一枚的威力都是广岛原子弹的几十倍,从古巴发射,几分钟就能把华盛顿、纽约这些大城市从地图上抹掉。 这下肯尼迪总统彻底坐不住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装上核扳机?他立刻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对古巴进行全面军事封锁,90多艘军舰把加勒比海围了个水泄不通,全球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赫鲁晓夫也毫不示弱,声称要进行“最激烈的回击”。那13天,全世界的空气都是凝固的,人类历史上从没有离核战争这么近过。 最后关头,还是赫鲁晓夫先眨了眼。他秘密致信肯尼迪,说可以撤走导弹,但美国必须公开承诺永不入侵古巴,并且私下里也得撤走部署在苏联家门口土耳其的导弹。肯尼迪同意了。这场差点毁灭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就这么戏剧性地结束了。 危机是解除了,美国也给了不入侵的承诺。那么,古巴没了核保护伞,美国为啥还不动手?承诺这东西,在国际政治里有时候比纸还薄。 这才是问题最深层的地方。美国不动手,原因比一个承诺复杂得多。 首先,打古巴的成本太高,收益太低。古巴没啥石油,也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没搞恐怖主义威胁美国本土。为了一个意识形态的“眼中钉”去发动一场必将付出惨重代价的战争,美国老百姓自己那一关就过不去。越战的泥潭,美国人记了几十年,谁也不想在自家门口再陷进去一次。 更关键的是,古巴这块骨头,真不是那么好啃的。你别看它穷,被封锁了六十多年,但在某些方面,它做得比很多发达国家都牛,甚至包括美国。 就说全民免费医疗。古巴的人均寿命接近80岁,跟美国差不多,但他们的人均医疗支出只是美国的零头。婴儿死亡率比美国还低。这是怎么做到的?古巴把有限的资源,死磕在了民生上。医生培养不要钱,数量还多,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量是美国的两倍。他们甚至还研发出了自己的肺癌疫苗。这种医疗体系,让古巴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不光医疗,教育也是全民免费,识字率高达99.8%,这在整个拉美都是顶尖水平。一个国家的人民,只要有文化,有知识,就不会轻易被外部势力忽悠煽动。 这种社会模式,就决定了美国如果入侵,面对的将不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民众,而是一场全民皆兵的人民战争。古巴军队的忠诚度极高,民众对卡斯特罗和革命成果的认同感也很强。想靠外部武力推翻它,必然会陷入游击战的汪洋大海。 今天,世界格局已经不是冷战那会儿了。去年,俄罗斯的“喀山号”核潜艇和几艘军舰,大摇大摆地就开进了哈瓦那港。这姿态再明显不过了:虽然苏联不在了,但俄罗斯还在。古巴的战略位置,决定了它永远是大国博弈的棋子。普京就是在提醒美国,想在我朋友家门口动手,你得先问问我。 所以,美国为啥不动手?不是不想,是不能。 导弹危机时的那个“不入侵承诺”,只是个门槛。真正拦住美国的,是入侵后无法收拾的烂摊子:一场打不赢的人民战争,一场外交上的巨大灾难,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俄罗斯。更深层次的是,美国无法向世界解释,为什么要摧毁一个能为全体人民提供免费医疗和教育的国家。 说白了,美国对古巴的策略,就是用长达六十多年的经济封锁,想把它活活困死、饿死,让它从内部自己崩溃。可古巴硬是挺过来了,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但骨气没断,社会的基本盘也一直很稳。 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对峙,就像一场超长待机的耐力赛。古巴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小国也能有大尊严,不同的制度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而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面对家门口这个不屈的小岛,除了继续封锁,似乎也真的没别的招了。

0 阅读:6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