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六旬老人网购万元“陪伴”,结果却被塑料“糊弄”了。这事儿提醒我们,情感需求再

文文纪实 2025-09-30 11:56:05

一位六旬老人网购万元“陪伴”,结果却被塑料“糊弄”了。这事儿提醒我们,情感需求再迫切,也别让钱包受委屈。 📝 事件经过 浙江65岁的周先生,为排解独居寂寞,花万元网购了号称“医用级硅胶”的娃娃。结果手感发硬、还有异味。送去检测才发现,所谓“硅胶”竟是低成本的TPE塑料。 💡 为什么容易上当? - 宣传模糊:商家用“仿真材质”、“亲肤触感”等词回避真相。 - 难以分辨:普通消费者很难用肉眼区分硅胶和塑料。 - 利用情感:独居老人的陪伴需求,被一些商家当成了“营销抓手”。 🔍 如何辨别真伪? - 看报告:务必索要并核验材质检测报告。 - 看气味:硅胶基本无味,塑料常有明显怪味。 - 看手感:硅胶柔软回弹好,塑料偏硬、发涩。 - 看标识:注意商品详情页是否明确标注“硅胶”及具体型号。 🛡️ 遭遇“塑料陷阱”,如何维权? 1. 留证据:保存好订单、聊天记录和检测报告。 2. 先协商:直接与商家沟通退款或赔偿。 3. 平台投诉:协商无果,立即向电商平台投诉。 4. 消协求助:拨打12315,向消费者协会求助。 5. 法律途径:必要时起诉,主张“退一赔三”。 💬 一句话总结 花钱买的是“陪伴”,不是糟心。选择正规渠道、看清资质、保留证据,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文文纪实

文文纪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