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了!”9月28日,福建一位21岁女生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举着四颗连根脱落的

自由芒果 2025-09-29 16:29:35

“天塌了!”9月28日,福建一位21岁女生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举着四颗连根脱落的牙冠,对着镜头哭得发抖——这些牙冠才戴了三年,平时不疼不痒,可里面包裹的真牙早已黑成炭块,像被虫蛀空的朽木。她哽咽着说:“我以为戴了牙冠就万事大吉,没想到它成了牙齿的‘慢性毒药’。”这条视频迅速冲上热搜,评论区炸出无数“同病相怜”的网友:“我戴了五年牙冠,去年检查发现里面全烂了”“医生当时说能用十年,结果三年就崩了”……这场集体共鸣的背后,藏着多少人对口腔健康的忽视与侥幸? 牙冠里的“定时炸弹”:你以为的保护,其实是慢性摧毁 牙冠本是为保护受损牙齿而生的“盔甲”,但现实中,它却成了藏污纳垢的“温床”。临床数据显示,超60%的牙冠修复病例存在继发龋(即牙冠下真牙再次蛀坏),而多数患者直到牙冠脱落或剧烈疼痛时才发现问题。 问题出在哪儿?首先是医生的技术漏洞。牙冠与真牙的缝隙若超过50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2),细菌就会趁虚而入。部分不规范的诊所为节省时间,粘接时未彻底清洁牙体,或使用的粘固剂质量差,导致缝隙越来越大。其次是患者的护理盲区。很多人戴牙冠后刷牙敷衍,牙线、冲牙器这些“清洁神器”几乎不用,食物残渣在牙冠边缘发酵产酸,慢慢腐蚀真牙。更讽刺的是,有些患者为省钱选择低价牙冠,材料硬度低、生物相容性差,用不了两年就开裂,细菌直接“攻破城门”。 21岁女生的“血泪教训”:别让侥幸毁掉一口好牙 这位女生的情况绝非个例。她三年前因蛀牙严重做了四颗连冠修复,当时医生信誓旦旦说“能用十年以上”,可她从未做过口腔检查,刷牙也是“随便刷两下”。直到这次吃饭时,粘着糖醋排骨的牙冠突然脱落,她才惊恐地发现:真牙早已从牙根到牙冠全被蛀空,黑得像烧焦的木炭。 “我根本没觉得疼啊!”她的话让无数人破防——这正是继发龋的可怕之处:牙冠把病变捂得严严实实,外面看不出异样,等发现时往往已经伤到牙髓,只能做根管治疗甚至拔牙。更扎心的是,重新做牙冠的费用是第一次的2-3倍,若牙齿保不住,种植牙一颗就要上万。有网友算了一笔账:“现在省的检查费,未来可能要花十倍去补。” 破局关键:别当“甩手掌柜”,口腔健康要“主动出击” 想要避免重蹈覆辙,必须记住三件事: 第一,选医生比选牙冠更重要。一个技术过硬的医生,会在粘接前彻底清洁牙体、精准取模,确保牙冠边缘密合度小于30微米(临床标准)。别为了省钱去小诊所,否则后期修复成本可能翻倍。 第二,牙冠不是“终身保险”。哪怕用的是最好的材料(如氧化锆全瓷冠),也需每年做一次口腔检查,医生会用探针、X光片检查牙冠边缘是否渗色(继发龋的早期信号)。 第三,清洁必须“较真”。每天用巴氏刷牙法刷够3分钟,重点刷牙冠与牙龈的交界处;牙线要“拉锯式”清理牙缝,冲牙器能冲掉80%的残渣。别嫌麻烦,这些习惯能让你少花几万块。 写在最后:别让“我以为”变成“我后悔” 21岁女生的遭遇,像一记警钟敲在每个人心头。我们总以为“牙齿不疼就是健康”,却忘了口腔里的细菌从不“打盹”;总想着“等有空再去检查”,可等来的往往是根管治疗的剧痛或拔牙的恐惧。 今天,你愿意为口腔健康多花十分钟吗?愿意每年去做一次检查吗?愿意把“随便刷两下”变成“认真刷三分钟”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或打算——你的每一次分享,都可能帮一个人避开“牙冠陷阱”。毕竟,一口好牙,才是陪我们吃遍美食、笑对人生的“本钱”。 来源:头条热搜

0 阅读:0
自由芒果

自由芒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