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在海南宣布了! 9月28日,联合国在海南三亚宣布启动“海洋十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 联合国这回是真把全球深海探索的重头戏放在中国了!当地时间9月28日,在海南三亚举行的发布会上,联合国正式宣布启动海洋十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 这事一出来,立马让国际海洋界炸开了锅——要知道这可是“海洋十年”倡议行至中程的关键动作,瞄准的还是人类最陌生的6000米以下海底深渊。 牵头干这事的是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深海所,之前有传闻说“东大科学院”,其实是大伙儿记混了,真正撑起中国深海研究半壁江山的就是这家坐落在三亚的机构。 能挑头联合新西兰、丹麦等10多个国家搞这么大的计划,深海所的底气可不是吹出来的。 这所成立才10年的研究所,手里攥着两张“王牌”:一是运维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这玩意儿2020年就创下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国产化率超96.5%,是当今全球唯一能反复去万米深渊“串门”的深潜器。 二是有帮能扛事的科学家,他们能在30节大风、4米浪高的恶劣天气里完成下潜,还能两天内连潜3次,夜潜作业每次都不少于8小时,连续两年下潜次数破百,这硬实力在全球都找不出第二家。 为啥联合国非要盯着6000米以下的深渊不放?说白了,这片占海洋面积1.2%的区域,藏着地球最后的秘密。 之前人类对深渊的了解比月球背面还少,苏联、美国这些国家测过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数据乱七八糟差了上百米,更别说系统性研究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海洋生态出了大问题,海平面上升、珊瑚礁退化,而深渊里的地质活动、微生物群落,很可能藏着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 这次计划就是要把这些“钥匙”找出来,靠“奋斗者”号带着各国科学家,把全球主要深渊区的水体、沉积物、生物样本都采一遍,弄清楚极端环境下生命怎么存活,地质怎么演化。 可能有人会问,三亚凭啥能成为全球深海探索的“起点站”?这地理位置真是老天爷赏饭吃,海南管着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还刚建成了全球唯一的深海高压特种微生物研究平台,从深渊采回来的样本,立马就能在这儿做实验。 深海所早就把“家”安在了这儿,从“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到超高压模拟试验装置,整套深海装备体系都配齐了,就像建了个“深海驿站”,各国科学家来了就能直接组队出海。 这次国际合作也不是摆样子,新西兰、丹麦这些国家本来就有深海研究基础,加上之前我国搞溟渊计划时,就主动把深渊生物数据库对全球开放,7564种微生物里89.4%都是新物种,数据量堪比过去十年全球总和,这波诚意早就攒下了人缘。 所以这次10多个国家一拍即合,要一起打破“深海话语权”被少数国家垄断的局面——就像深海所首席顾问刘心成说的,有了话语权才能参与规则制定,才能真正保护海洋利益。 “奋斗者”号很快就要带着各国科学家出发了,这趟旅程可不轻松,要面对海底高压、黑暗这些极端环境,还要攻克样本保存、数据同步的难题。 但想想都激动,说不定这次就能发现能对抗疾病的新基因,或者找到清洁能源的新线索。这事儿证明了咱们搞科研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玩,而是带着全世界一起解决“海洋危机”。 这种开放共享的劲儿,可比某些国家搞“小圈子”格局大多了。毕竟海洋是全人类的,要想守护好这片蔚蓝,从来都得靠大家一起伸手。
蒙古国突然宣布了!9月28日,据央广网等媒体报道,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议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