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又有很多文章,过度解读国家房地产政策,宣扬房价暴涨。再次转发此文反驳。 划重点: 房地产不可能暴涨,阴跌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对两种刚需的建议: 改善性刚需,如果不是特别有钱,可持币观望。 无房刚需,租房可生活压力减轻,且“租售同权”。另一条出路,申请国家提供的保障房。 今后几年房地产常态化走势分析 总体上,房地产没有上涨的可能性,暴涨更是不可能。不排除个别地域,因产业或国家政策原因出现反常,如突然挖出了品位极高的金矿,地方欢迎大家都来挖金,人口拼命涌入,带来房地产暴涨。相反,房地产下跌的助力因素很多,如果国家没有出手调控,可能出现楼市暴跌,引发系统性风险。今后几年,在国家组合房地产政策调节下,阴跌还是房地产的常态化走势,理由如下: 1.房地产已经回归其本来的使用价值,即“房住不炒”,其使用价值决定的价值就是“凝聚在商品中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成本加平均利润。近20年来,房地产一直在炒作,在资本作用下,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因反复炒作,实现多次利润,多次税收,致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 2.从供求关系上看,目前供过于求,出现供给过剩。数据不会说谎,现用数据进行分析,14亿人口拥有的房子可提供34亿人居住,国家无论采取什么样人口政策,短期内人口都不可能达到34亿,供给永远过剩。 3.从供求关系的主要矛盾看,目前房地产的主要矛盾是持有方面的极度不平衡,有人多房,有人无房。而打破这种极度不平衡关系的最有力手段就是——阴跌,通过阴跌让房地产持有均衡化。 4.从需求端看,当下需求疲软。目前房地产的主要需求是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两种。而刚需层多数手里没资金,加上降薪、产业不景气、经济环境、营商环境不好、工作不稳定等因素,造成不敢大量负债购房,即不敢按揭购房。国家层面还提供了保障房,让无房刚需阶层的需求得到暂时缓释。 5.从心理因素进行分析,需求者都有观望心理。房价已经连续5年下跌,买涨不买跌是大众普遍的心理。所以,无论是刚需还是改善性需求,都有观望心理,都在预设房地产还有很大的下跌空间。于是,他们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以租代购。事实上,以租代购确实解决了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国家也有相应的“租售同权”政策。这确实是房地产阴跌的最大推手。 6.从人口的年龄因素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码,一方面老龄人口对房子的需求不断减少,同时,老龄人口的去世、住进养老院等,还会释放出大量的房地产,这样加速很多年轻人通过继承等方式拥有多套房。而人口的出生率方面是很堪忧的,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生育,但是4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养大一个孩子所需要的费用已经深深嵌入适龄生育青年的大脑,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少生优生,甚至有些比较极端的青年,选择不生。 7.国家对房地产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就像一把永远悬在头上的利剑,不知什么时候突然斩下,助长多套房拥有都想变现手中的闲置房,以免以后变成永远抛不出去的“烫手的山芋”。如房产交易税费的不稳定性,如吵吵嚷嚷了许久的是否开征房地产税的争议,如房租税到底什么时候开征,税率是多少等等。 8.从经济景气角度看,目前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薪酬福利待遇下降,农民工进城务工呈减少态势。加上国家对农业、农村的重视,农业、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加,收入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文化生活体系得到逐渐改善,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激情不断增加。农民工返乡减少了房地产需求,进一步增加了供求关系的矛盾。 9.从城市化进程看,中国的城市化已经接近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目前逆城市化的迹象已经出现,人口呈现反向流动趋势。农村出来太多闲置房,甚至出来“空心村”,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不断优化,农村自然环境、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宜居程度不断提高,部分人涌入农村就业、养老。 10.房地产金融属性不断降低。曾经的20多年,钱就是房子,房子就是钱,房子很容易变现。当下房地产变现能力很弱,有些二手房挂牌几年,也无人问津,即使价格一降再降,也难以出手,有些品质低的房源在房东手里成了烫手山芋。最要命的是即使抵押给银行贷款,也不是特别顺畅了。 结语 房地产经济的年代过去了,房地产不可能大涨,房地产带来的脑残赚钱年代也一去不复返,投资房地产赚钱已经危机四伏。 接下来就是房地产阴跌的几年,哪年开始止跌起稳,从理论上说是价格基本接近价值的时候,从供求关系上说,短期内不可能止跌。直观看,就是房租大于或等于全款购房利息时,房价可止跌。 同时,房地产阴跌将影响到上下游行业的发展,上游行业如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行业,如房地产设计、造价、预算等行业,下游行业如房地产销售、中介、装饰装修、信贷等行业。 未来五年房价 房地产现状洞察 房价走向 房地产市场分析 全国房地产走势 楼市现状 房地产发展策略
县城房价没有掉是为什么?
【10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