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凭什么财政独立?说白了,香港政府不靠中央财政拨款,也不需要地方债融资,甚至不

康安说历史 2025-09-28 17:44:53

香港凭什么财政独立?说白了,香港政府不靠中央财政拨款,也不需要地方债融资,甚至不参与全国税收分成。 有人纠结 “不靠拨款不分成,钱从哪儿来”,答案很简单,港币。港币从来不是随便印出来的纸,每一张都踩着制度和信用的硬门槛。 1983 年定下的联系汇率制度至今没动过,1 美元兑 7.8 港元的比价雷打不动。发钞行要印钱,得先把等值美元交给香港金管局换 “负债证明书”,等于每块港币背后都站着美元撑腰。金管局还承诺随时无上限兑换,这操作直接把港币的信用架稳了。 信用一稳,国际资本就来了。香港能跟纽约、伦敦并肩当金融中心,港币的自由兑换和汇率稳定是块金字招牌。全球资金涌进来做交易,股票、债券、外汇市场天天热闹,税收自然跟着涨。 2021 到 2026 这五年,光利得税就从 1267 亿港元涨到 1922 亿港元,年均增速 8.7%。这钱不是天上掉的,是金融机构、跨国企业在香港赚钱后缴的税,而这些交易全靠港币当媒介转起来。 税收是财政的大头,2020 到 2021 年度税收占了一般收入的 60.5%。除了企业缴的利得税,印花税更是笔大进项。 虽说近年受市场波动影响,印花税从 920 亿港元降到 676 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股民买卖股票要交印花税,公司注册、房产交易也离不开它,这些琐碎的钱凑起来,就成了财政的硬支撑。 土地收入也曾是顶梁柱。《基本法》第七条明确香港的土地归国家所有,但管理权和收入全归港府。过去卖地一年能收近千亿,只是近年楼市调整,地价收入跌到 210 亿港元,降幅高达 78%。好在金融税收顶上来了,不然财政早慌了神。 至于发债,香港确实发,但跟别的地方靠债过日子不是一回事。未来五年计划发 1500 到 1950 亿港元债券,全是为了北部都会区这类基建,压根不用来填日常开支的窟窿。 而且债务占 GDP 的比例才 12% 到 16.5%,远低于其他先进经济体,财政储备还有七千多亿港元,够花一整年。这哪是依赖举债,分明是稳健的资金管理。 低税政策更是锦上添花。港府自己立法定税种税率,企业所得税最高才 16.5%,个人薪俸税有大量宽免。 这种政策吸引力有多强?全球金融机构扎堆往香港挤,不仅带来了交易,还创造了就业,薪俸税收入年年稳中有升,2022 到 2023 年度反而比预期多收 28 亿港元。 有人说 “这是中央给的特权”,这话只说对一半。中央确实尊重 “一国两制”,但香港的财政独立是自己挣出来的。 港币筑牢信用地基,金融中心引来资本活水,低税政策留住企业人气,税收和土地收入汇成财政大河。2025 年就算有 670 亿港元赤字,港府也能靠储备和定向发债扛过去,压根不用向中央伸手。 说到底,香港的财政独立不是 “特殊待遇”,是制度、信用和产业拧成的合力。港币不只是张钞票,是撬动全球资本的杠杆;金融中心不只是个名头,是能生钱的造血机器。中央给了制度空间,香港用自己的本事把日子过明白了,这才是财政独立的真正底气。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人生无趣

人生无趣

2
2025-09-28 18:40

年初有幸去过一次!对那些香港衰败论的人挺怀疑的!虽然基建慢慢被内地一些大城市超越,中环满地的补丁!但走在街道上明显感觉到不一样的人文风景及气息!国际化及软实力起码领先内地十年以上!特别晚上没有五颜六色led的装饰灯,全是实实在在的内透!这么充满活力,哪里有衰败的影子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