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不靠谱”的专家,公然在央视忽悠,一度声称“歼-20是歼-10改的”,为何还能爆火多年? 这位被称作“最不靠谱”的专家,其实是前海军少将张召忠,他在央视说“歼-20是歼-10改的”,非但没被指责,反而爆火多年,核心就在于这番话成了“战略忽悠”的经典操作,把美国智库和军方都绕进了误区。 2009 年的时候,互联网上开始流传中国正在研发第四代隐形战斗机的消息,这个消息当时在国内外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那时候全球范围内,只有美国的 F-22 “猛禽” 战斗机算得上是真正的第五代隐形战机,美军当时正纠结要不要扩大这条昂贵的生产线。要知道,F-22 的单机采购成本就高达 1.35 亿美元,每小时的操作成本更是达到 3.8 万美元,这样的花费让美国国会一直很犹豫。 就在这个关键节点,前海军少将张召忠在央视《防务新观察》节目里,一本正经地分析起了这件事。张召忠本身是国防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还是深耕多年的海军装备研究专家,他的话在大家心里分量很重。 他对着镜头摆事实讲道理:“中国现在根本没钱搞四代机,技术上也跟不上世界顶尖水平,最多就是在歼 - 10 的基础上改改型号,就算改出来,性能也根本比不过 F-22。” 他说得有板有眼,加上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底子确实薄。军事专家就曾提到,上世纪 80 年代歼 - 10 研制时,中国空军主力还是歼 - 6、歼 - 7 这些二代机,和美国的先进战机差距很大,歼 - 10 的成功才刚让中国缩小了这种差距。所以张召忠的说法,不管是国内观众还是国外机构,几乎没人怀疑。 美国方面一看这情况,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他们觉得中国短期内根本造不出能抗衡 F-22 的战机,没必要花大价钱维持庞大的生产线。于是美军在 2011 年就关停了 F-22 的生产线,最终只生产了 180 架左右就草草收尾。 可让美国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关停生产线没多久,2011 年 1 月 11 日下午 1 时 11 分,中国的歼 - 20 原型机完成了 18 分钟的首飞,稳稳地落在了跑道上。这一下,所有人都明白过来,张召忠当初那番话根本不是 “不懂行”,而是一场漂亮的 “战略忽悠”。 随后几年,歼 - 20 的发展速度更是超出了外界想象。2017 年 7 月 30 日,三架歼 - 20 以战斗姿态亮相朱日和阅兵;同年 9 月,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大校正式宣布歼 - 20 已经列装部队;到 2021 年建党百年庆典上,15 架歼 - 20 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这样的规模让美国彻底傻了眼。 张召忠非但没因为当初的言论被指责,反而因此爆火了多年,这里面藏着两个关键原因。 一方面,这场 “忽悠” 实实在在帮了大忙。美国因为误判提前关停 F-22 生产线,等发现歼 - 20 真容时,想重启生产线已经来不及了,光重建供应链就得花上数年时间,这为中国空军装备升级争取了宝贵的窗口。 另一方面,张召忠的科普风格特别接地气。他总能把复杂的军事知识用普通人听得懂的话讲出来,不像有些专家那样满口专业术语,就算是老年人也能听明白。后来他说的 “海带缠潜艇”“雾霾防导弹” 等言论,也都是这种通俗解读的风格,慢慢就被网友亲切地称为 “局座”,人气越来越高。 现在回头看这件事,张召忠的 “不靠谱” 其实是大智若愚。他用自己的专业身份做掩护,在信息战里给对手挖了个 “坑”,既保护了国家的军事机密,又让更多人爱上了国防科普。这种看似 “忽悠” 实则高明的智慧,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大家觉得,这种 “战略忽悠” 在现代国防中应该被认可吗?张召忠的科普风格是不是特别对老百姓的胃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美国有没有机会击败中国?可以说,以前有,现在没有了。中美最危险,最容易爆发冲突的
【119评论】【2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