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我们获得了一架美军“支奴干”运输机,结果测绘后发现,无法“逆向仿制”

墨舞风华姿 2025-09-27 01:45:48

1975年,我们获得了一架美军“支奴干”运输机,结果测绘后发现,无法“逆向仿制”。原来复制难度最高的零件,是一根15米长的传动大轴!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越南战争刚收尾,美国人扔下大批装备撤退。北边邻国把这些东西当礼物转手给了中国,其中就有几架CH-47“支奴干”重型运输直升机。这款飞机在战场上名声大噪,能吊着大炮在密林里飞,还能一次运三十多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它的前后双旋翼设计不用尾桨就能平衡,起降只需篮球场大小的地方。相比当时中国常见的单旋翼带尾桨的直升机,这新鲜货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获得这架完整飞机后,航空部门立刻组织测绘,目标是逆向工程,尽快搞出自家版本。 陆时阶是这事儿里的关键人物,他1923年生于江苏,早年读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进沈阳飞机制造厂,从飞机维修干起。五十年代,他参与米-4直升机的仿制,负责旋翼结构分析。那时候工厂条件一般,他用游标卡尺校准零件,确保误差小到0.1毫米。六十年代初,他调到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当首任所长,领导直-5运输直升机的研制。项目启动时,他协调整体布局,计算气动参数,推动尾桨传动难题的解决。七十年代,他又主导直-7型号开发,强调旋翼效率,分配任务给各研究组。这些经历让他对直升机核心技术了如指掌。 拿到CH-47后,测绘工作分成几步走。先是整体测量,长25.4米,宽5.7米,高5.8米,舱内能塞44人或一辆吉普。拆外壳时发现,前后两个涡轮发动机通过那根传动轴连着,轴长15米,直径0.3米,表面镀铬。它的任务是把发动机动力传到前后旋翼,承受上千牛米的扭矩,还得抗高频振动和温度变化。工程师用放大镜查齿轮接口,啮合精确到微米级。偏心度不到0.01毫米,回音测试证明内部无空洞。这轴不是简单铁棍,得用特殊镍铬合金,抗拉强度1200兆帕。 材料上,当时国内钢厂的合金钢强度不够,高温下容易变形。熔炼炉温度只到1400摄氏度,远低于需要的1600摄氏度。试制样件时,用砂纸打磨模拟表面,一小时就裂纹满布。加工精度更头疼,哈尔滨机械厂的老车床主轴跳动大,切口毛糙,误差0.05毫米。重调丝杠后,轴段还是弯曲,直尺测不直。这误差虽小,但放大到全长,会让前后旋翼不同步,飞机在天上侧翻。液压传动系统里,电磁阀弹簧细如发丝,响应0.1秒内。模拟压力测试,阀门卡滞,调节转速差不成。电路板用集成芯片,国内还靠真空管,万用表测电压波动超标。 两周测绘下来,报告直指传动轴是瓶颈。陆时阶在会上摊开图纸,指出精度和材料双重卡脖子,整个逆向仿制没法推进。这失败不是坏事,它暴露了自家底子薄,航空系统借机开会定策。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引进法国SA321超黄蜂直升机,拆解研究成熟技术。另一条是全国20多家研究所集中攻关传动和旋翼控制。材料所专家半年试出耐高温合金配方。哈尔滨厂改老车床七八遍,误差控到头发丝细。北京航空学院教授用手摇计算机算双旋翼气动参数。 引进超黄蜂是1977年的事,14架用于海上测量。昌河厂拆主传动齿箱,量轴承间隙0.02毫米,记液压泵流量。这些数据优化直-8设计,1980年首飞成功。攻关传动系统时,重点在合金和加工。钢锭浇铸后锤击测试韧性,逐步达标。车床加数控附件,导轨磨平,精度提上来。气动模型迭代计算,输出参数表堆满桌。到九十年代末,国产传动轴做到12米长,不弯不颤。复合材料旋翼叶片轻三成,强度高两倍。 2008年汶川地震,国产运输直升机在峡谷穿梭,救人效率不输外国货。直-8载重增到5吨,货舱扩展,飞行数百小时投放物资。这背后是当年测绘教训的积累。陆时阶见证这些,2000年后退休,偶尔讲座讲早期细节。2013年他逝世,享年90岁。他的贡献从米-4到直-8,一脉相承。

0 阅读:60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