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真大!”长沙一女子长期咳嗽不止,竟多次依赖AI问诊平台自我断病、自行购药,陷

南风意史册 2025-09-24 12:52:33

“心真大!”长沙一女子长期咳嗽不止,竟多次依赖AI问诊平台自我断病、自行购药,陷入“吃药暂缓、停药复发”的恶性循环。拖延数月后,直至病情加重才前往医院,最终的诊断结果令她震惊不已,追悔莫及。   “吃点药就好了,何必去医院排队?”只见廖新花(化名)边说边第3次在AI问诊平台输入“夜间咳嗽、白痰”。很快屏幕上就弹出十几条用药建议,她熟练地勾选了一款头孢类抗生素,仿佛掌控了自己的健康密码。   但此刻她不知道,这个动作将开启一场长达8个月的“吃药就好、停药复发”的噩梦循环。   药店的白色药片曾给她短暂安慰。每次吞下药丸,咳嗽就像被按了暂停键。可不到两周,喉咙的刺痒感又卷土重来。AI平台像位永不疲倦的“云医生”,不断推荐新药:从止咳糖浆到支气管扩张剂,廖新花的床头柜渐渐堆成小型药房。   “平台说这是慢性支气管炎,需要长期调理。”她对劝她就医的闺蜜摆摆手,手机里存着十几页AI生成的“健康管理方案”。   直到九月一场秋雨过后,她爬三层楼竟喘得直不起腰。镜子里的自己眼窝深陷,锁骨处衣领空荡荡晃荡。“再智能的算法,能听见我肺里的杂音吗?”那个辗转难眠的深夜,她突然盯着手机屏幕上冰冷的对话框发呆。   长沙市中心医院的CT室飘着消毒水气味。当裴异医生指着光片上的阴影说“双肺多形性病灶并多发厚壁空洞”时,廖新花攥着皱巴巴的AI问诊记录,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如果早点来医院…”她喃喃自语,候诊厅的电子屏正巧跳出一条AI问诊广告,画面里的虚拟医生微笑比真人还温暖。   要知道结核病的治疗,是需要严格遵循联合用药方案。当护士送来印着红字的隔离须知,药盒上的服药时间精确到分钟。躺在病床上,廖新花才恍然意识到:那些AI推送的单一药物,就像试图用一把钥匙打开十把锁的保险箱。   “它连我咳血的颜色都分不清!”隔壁床大姐吐槽起自己用AI误判肺炎的经历,两个女人在药水味里苦笑。窗外的桂花开了,廖新花想起春天时咳嗽初起,AI曾信誓旦旦保证“服用一周即可痊愈”。   因此通过这件事我们要知道,AI问诊对我们来说是把双刃剑,既带来便利也暗藏风险。好处在于它24小时在线、回复迅速,能快速提供常见病症的初步分析和用药参考,特别适合咨询小毛病或做就医前的知识准备。   但风险同样存在,因为它无法像真人医生那样,进行体格检查,所有判断都基于算法推测,缺乏临床经验的灵活判断,容易让用户陷入自我诊断误区,延误真正需要的治疗。   所以对于用AI问诊,最关键在于理性看待,让AI成为健康管理的辅助工具,而非替代专业医疗的救命稻草。任何持续或加重的症状,都必须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只能说,科技本是照亮迷雾的手电筒,而非替换路标的万能钥匙。当廖新花在隔离病房记录服药时间时,成千上万人正对着手机描述症状。   AI问诊的便捷像甜蜜的糖衣,但剥开包装后,仍需要人类医生触摸脉搏的温暖,需要听诊器传递的生命律动。在健康与疾病的博弈中,算法永远替代不了那个最简单的问题,那就是“让我听听你的背,好吗?”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ai看病看病经历分享你见过的奇葩事科普   信息来源: 长沙晚报2025.9.22|《女子咳嗽8个月靠“AI医生”,最终到医院查出这个病》   文|沐琨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3027

评论列表

深空之柱

深空之柱

3
2025-09-24 18:56

AI可供参考,但不能单方面依赖。有病应多方问诊。

oldman

oldman

2
2025-09-24 16:44

你这文章也是胡乱吹,肺部空洞是啥症状?她自己感觉不来?

虚幻 回复 09-24 20:37
你自己有经历过吗?没有就别乱质疑!那怕是同一种病,病灶在不同的位置症状都会有所不同

风吹仙袂

风吹仙袂

1
2025-09-24 16:13

珍爱生命,远离AI文

了大师_两千屠龙术

了大师_两千屠龙术

1
2025-09-24 20:41

这篇文章就是AI写的

猜你喜欢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